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相似的悲剧为何一再上演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8日10:26 南方网
  赵继成

  重庆开县近日发生天然气渗漏事件,在媒体公开的照片上,当地政府正用大货车将事故区群众紧急转移。一位网友对此指出:“已经发生的井喷是种悲哀,但用货车载运被疏散的群众更可悲,说明当地政府把群众的生命当儿戏,孰不知货车是不能运载人的。”这句质问,让很多人产生了共鸣。

  不过,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我猜想,当地政府要在短时间内调度足够多的救援车
辆可能确有困难。但是,面对众多网友直觉般的“吹毛求疵”,以及甚至有那么一点情绪化的责任追问,我们是不是能够感知到什么?我们该感知到,这是一种力量,一种把人的价值置于首位的理念力量。

  但我们更应该理解公众关注的情绪。因为就在2003年,因为中石油川东钻探公司工作失误,重庆开县发生“12·23”特大井喷事故,造成234人死亡;在刚刚过去的2005年,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新苯胺装置于11月13日发生15起爆炸,事故造成近70人受伤,并造成松花江水体严重污染,哈尔滨全城断水近一周。而这一次,还是中石油,还是在重庆开县,相似的悲剧又要上演。

  也许几次事故发生的原因并不相同,也许中石油的确总结了每次事故的经验,并在工作中努力改进了很多,而这次事故发生后中石油有关负责人也明确表态,要“万无一失、不死一人、不伤一人”。我相信,这些事情只要中石油做了,公众就一定能够看得见,也会理解。但理解不等于情感上可以接受。如此密集地在同一个地方发生相似的重大事故,公众当然有权利表达愤怒。

  今天,决策者与民间早已达成人本、和谐的推进改革共识。今年,亿元GDP死亡率、工矿商贸十万从业人员死亡率已正式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考核指标。但具体而微的扭转企业粗放增长思维,将人的安全放在行为之本位,绝非一朝一夕之事。公众必然将此责任寄予政府身上。而面对日趋敏锐的民意,政府惟有仔细聆听,切实把人本思维刻入

宏观调控与安全监管之中,才能消弭公众情绪和身体上的双重不安定。一个朴素的道理是:政府如何监管企业,企业就会如何对待公众之安全。

  我想起了这张图片上一个感人细节——一个男人,正高高地把孩子举过头顶,递给已经坐进大货车里的女人——对于多数老百姓而言,灾难太过强大,但他们至少能保持良知和道德的秩序,让女人和孩子先走。如果社会中的每个角色都能坚守良知和秩序,做好该做好的事情,灾难在我们面前,也许会显得渺小很多。(潇湘晨报网络版)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