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海建:慎用死刑的程序保障要更多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4日01:24 新京报 | |||||||||
“两高”就死刑二审开庭审理形成会谈纪要,各高级法院开庭审理死刑第二审案件时,同级检察院应当派员出庭。开庭审理上诉、抗诉的死刑案件,应当重点审查上诉、抗诉理由以及法院认为需要查证的与定罪量刑有关的其他问题。(4月13日《新京报》) 死刑案件涉及生命权的予夺,应当尽量提高程序正当化程度。实体正义和程序正义都是实现司法公正之路,实体公正自不待言,程序公正的意义就在于,正义不但要被实现,
保障的方式,就是要从控、辩、审三方都要进行更多的限制和提高,来保证慎之又慎。 检察院有权参与、出席第二审法庭的检察人员在审查第一审案卷材料时,应当讯问原审被告人等,更加体现我国司法机关设置中的权力制衡作用。更有学者建议,还可以采取增加合议庭人数,来保证更多法官去用各个角度思考,以期得出更加确信的结论。 死刑一旦误判,则将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因此,对死刑案件应采用最高限度的证明标准,必须达到“对事实没有其他解释余地”,即通常所说的,把案件办成“铁案”。只有对抗诉理由的重视和反复研究,才可以提高对死刑裁判的证明要求。 纪要还有一点就是,各高级法院应当商请省级财政部门,将证人、鉴定人出庭作证的有关费用列入地方财政预算。对死刑的反复核定,肯定会增加司法成本,如果这种成本没有相应的财政保障,那很可能流于形式,因此必须指出的是,只由地方财政提供预算保障,恐难保证全部到位,应多渠道筹集相关费用。 □许海建(中国社科院法学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