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菲:勿让“形式主义”染指新农村建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5日10:01 南方网 | |||||||||
亦 菲 温总理8月10日至12日赴黑龙江省考察的新闻再次飞入人们的眼帘。而一个细节同样令人注目。在肇东镇新民村向村民了解住房建设情况时,温总理说,农民有了钱,要不要盖房子,盖什么样的房子,必须坚持自愿的原则,决不能搞强迫命令和一刀切,新农村建设要从实际出发,不搞形式主义。(见新华社2006年8月13日电) 记得,类似这样的严肃话,今年以来,温总理在许多场合都讲过。
在3月14日人大会议闭幕后的记者招待会上,温总理谈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的两条根本原则,其中之一是“讲求实效,不搞形式主义”。(见新华社2006年3月14日电) 5月6日至7日,温总理在宁夏农村考察时说,新农村建设要从实际出发,不做表面文章,解决好农民生产生活紧迫问题。(见新华社2006年5月7日电) 在6月14日,温总理在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谈到近期要着重抓的工作第一点时指出,正确引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点是提高农业生产力和增加农民收入,坚持农村基本经济制度和经济政策,尊重农民意愿,力戒形式主义,防止急于求成和盲目攀比,防止乱占耕地和增加农民的负担等等。(见新华社2006年6月14日电) 给人们的印象是,每当谈及农村工作、农村问题,温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几乎都发出不搞形式主义的声音。这声音,更像警钟。不言而喻,温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不断地向地方官员,尤其是基层官员敲起反对和防止形式主义的警钟。 形式主义害死人,人们已耳闻目睹,许多人更有切肤之痛。其中,今春媒体曝光的福建某地为着“培育”一个所谓“小康之村”样本,不惜搞贷款建洋楼。而洋楼崛起之时,又是家家户户背债之日,引发了农村干部群众之间新的矛盾。而《农民日报》6月14日刊出的福建宁德某村同样是形式主义表面文章的典型。当该村成了当地一个所谓“小康村”样本后,农民生活却处于无保障状态。可以说,形式主义是新农村建设共同之病,也是农民群众心头之患。 按理,人们尝过形式主义的苦头,头脑似应清醒过来,应与形式主义一刀两断。但是,在某些地方基层,一些官员对形式主义似乎恋恋不舍,一遇气候就破门而出“大显身手”,危害群众。个中之因,是形式主义与某些官员的“政绩工程”结成“拜把兄弟”。 “政绩工程”是形式主义的载体,而形式主义则是“政绩工程”的灵魂。一些地方官场上流传着这样的“潜规则”,官员的政绩要令人“看得见摸得着”,“有得讲有得摆”。所谓“有得摆”,就是有个令人“眼前一亮”的建筑物,这就是什么文明村、亿元村、小康村、卫生村之类的样板村;也是什么大剧院、大公路、大港口、大开发区之类的大工程;所谓“有得讲”,就是有个自吹自擂成了各路媒体聚焦的典型经验介绍。为着达到“有得摆、有得讲”的目的,一些官员就不惜劳民伤财,不惜伤害农民群众的感情。 不言而喻,在“形式主义”染指新农村建设之日,就是农村农民群众牢骚盛发期,也就是农村滋长不稳定因素的开始。因此,对新农村建设中的形式主义不能低估,更不能听之任之。温总理在新农村建设这个战略部署上,屡屡向各地地方官员敲响警钟,就是要求基层官员吸取往昔教训,认清形式主义的危害,警惕形式主义的入侵。真抓实干,一切从实际出发,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使新农村建设真正成为造福千秋万代的民心工程。(编辑:东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