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评论 > 正文

毕书之:教授当保姆与大学生雇保姆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4日05:24 南方网

  同日媒体上的两则新闻,用传统眼光看来,那是相当的“错位”:在四川成都某大学,同寝室的6个大学生,每个人每月出60元钱请来一个保姆,每周到寝室打扫一次卫生和洗衣服……(9月3日《成都晚报》);在美国,一批来自中国的大学教授放弃了国内不错的社会地位和收入,为了能让子女到美国来留学等原因,放下身架当起了保姆。(9月3日《环球时报》)

  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真的变化快。按说,大学教授在国内享受着令人羡慕的地位与待遇,干嘛非要去“遭洋罪”?按说,大学生正是接受教育的时期,本该亲历亲为地学会生活,干嘛要享这份“清福”?然而,在一个自由而多元的时代,一切“按说”都可能被颠覆,于是,教授当保姆与大学生雇保姆就这样同时发生了。而网络上的争论,也伴之而生。

  按“宽容派”的逻辑,现代社会的特点就是市场分工明确,雇保姆干活,自己忙学业,不更有效率吗?但宽容的逻辑无法实现对“教授当保姆”的宽容:按照“效率”与“分工”的理由,远赴重洋做访问学者的教授们,怎么着也不该是“当保姆”最有效率吧?按“批评派”的逻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人最重要的是独立人格,大学生连自己的生活都不学着处理,将来能担当什么?但批评逻辑无法实施对“教授当保姆”的批评:既然每个人有独立的人生自由,为什么就不能对教授们“爱子”基础上的当保姆选择,给一些宽容?

  记得在一次电台节目中,一位留美多年并取得成功的人士和几位青年人谈感受。在谈到“许多中国

留学生一下飞机就急忙找地方刷盘子,以至于后来见了圆东西就想刷”的时候,现场青年全都哄堂大笑,只有那位留美人士淡淡地说:“刷盘子也没什么不好,你能学到很多东西,就像古人要去寺庙修行一样。”

  我们看到很多“海归”“学成归来”,在国内取得巨大成绩。谁又能说清,对其成功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单纯的海外先进技术,还是那种独立的生活理念?突然想起了教科书里的一句话:人活着应该是一种生命体验,而种种体验让我们的人生丰满,生命充实———应该不是空话吧?

  大学教授当保姆,不论被迫还是用心良苦,均构成了人生的一部分,也决定其行为未必就丧失崇高;大学生雇保姆“省时间”,虽然避开了“琐碎的事情”,但收获的未必真的就是更大的价值。生活不会完全由效率、经济等简单的概念构建,因此不能低估生活中任何一件小事带给我们的感悟。要我说,这大学生最好也要学学保姆干的活,否则,专心学习的小青年,将来真的学业有成,也要留洋了,也要被迫或用心良苦地做保姆,那可是连做保姆的技术都没有的呀!毕书之(华商报)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