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评论 > 正文

龚明俊:别以为打工妹没有理想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6日08:16 浙江在线

  一所名为“平民学校”的农民工培训模式由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创立,课程包括校史讲座、素质拓展、法律常识等。53名在北大后勤系统务工的外来人员走进课堂,免费接受职业培训。20出头的张海丽参加了这次培训,对记者强调说:“不要以为打工妹就没有理想,我们也想通过学习改变自己的命运,但是一直没有机会。”(9月24日《新京报》)

  有人说北大办“平民学校”,将自身变成了贵族学校;有人说不过作秀而已。这些
想法在笔者看来都显得“小”,独有张海丽的话让笔者看到了“大”,大问题。她为什么会突然跑出这么个话题来?其言至少可以派生出两个话题:社会认为打工妹没有理想;打工妹认为自己没有理想。按照常理,每个人都有自己理想,所以,“没有理想”的出现,很有警示意义。

  社会给农民提供多大的理想空间?从民工讨薪和为民工讨薪,从边缘人到市民待遇,从劳务输出培训到打工地的就业培训,从社会培训到大学免费培训,这一系列的进步,都隐藏着一个耐人寻味的话题:农民工追求、实现理想始终是社会的“难题”。坐而论道,所谓“难题”很容易破解,即任何地方的教育资源,农民工都有权享用,如此,所谓的以农民工为对象的“平民学校”便无产生的机会和立足之地,更不必北大这样学府来“创立”并“推广”。

  再看农民工自身会有多少理想的空间———生存然后才能发展,农民工在都市为生存忙碌着,精神需求相对要弱。农民工何尝不想干出一番事业,可因为“工”占太多的时间,甚至连周末都不能休息。不高的待遇,无医疗、低保、养老等保障的境况,比照相对很高的学费,自然对读书望而却步。

  要让农民工有正常的理想,必须消除种种尴尬的现实。而这种消除,仅靠北大实现不了,就算是几十所大学共同努力也难以实现。正如没有地基的支撑,楼房建不起来一样,没有生存、发展的社会权益的保障基础,“有理想”只能是空中楼阁。所以,当农民工“农民”之名之实不消失,“工”之名之实就不可能实现,理想就只是是脑海里的理想而已。

  “不要以为打工妹就没有理想”,无论从现实层面解读,还是从其自身境况着眼,都是令人酸楚的言语。认为某一群体“没有理想”,或某一群体自认为“没有理想”,这并非简单的教育问题,更是社会问题。只有解决这一群体根本或基本的生存困境,其“理想”才展示出和谐状态。作者:龚明俊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