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评论 > 国际先驱导报专题 > 正文

杨丹志:地区和谐是拉近中国与东盟的驱动力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3日09:51 国际先驱导报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所 杨丹志

   中国与东盟关系迅速发展的深层原因,在于双方均有着构建“和谐地区”的强烈意愿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 10月30日,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15周年纪念峰会在广西南
宁隆重举行。在“10+1”(东盟10国和中国)框架内,中国和东盟国家领导人相聚中国,无疑是向外界有力的宣示:中国与东盟双边对话关系经历15年风风雨雨的考验,日臻成熟。

  自1991年中国东盟建立对话伙伴关系以来,中国与东盟双边关系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经济领域,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快速发展。贸易额由1991年的80亿美元左右增加到2005年的1304亿美元,增长了15倍。目前,双方已互为对方的第四大贸易伙伴,东盟已成为中国第四大出口市场和第三大进口来源地。中国与东盟双向投资不断扩大,区域和次区域合作日趋紧密。在安全领域,中国倡导的以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也得到了东盟的积极回应。正是由于中国对新安全观的阐释和不懈实践,东南亚国家在很大程度上打消了所谓中国将在东南亚谋求扩张和重建“朝贡体系”的疑虑,中国威胁论的焦虑也得以解除。此外,中国作为非东南亚大国率先正式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增进了双方的政治互信,加强了双方关系的政治法律基础。中国与东盟制定并签署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使得南中国海由“纷争之海”成为“和平之海”。

  20世纪90年代中国与周边国家纷纷建交之后,地区主义正式纳入中国政府的战略选择视野。中国与东盟的双边关系,也随之出现在地区主义的视角中。总体上看,中国与东南亚的地区主义实践显现出自觉、开放、包容的鲜明的新地区主义特征。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机制、“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与其他双边和多边合作机制的存在,使得双方在东亚地区合作中能进一步发挥建设性作用,从而逐步奠定东亚地区合作和地区一体化的基础。东盟和中国的地区主义战略分别体现了东盟和中国的国家特质和利益诉求,也表明东盟地区主义战略和中国的亚洲地区主义战略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利益的重合。这成为东盟与中国开展有效的双边合作的重要基础。

  在21世纪的晨曦里,中国与东盟各国就妥善处理双边关系、调解地区争端、应对国际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问题共同倡导一种新的国际规范。在冷战后西方价值观甚嚣尘上的情况下,中国与东盟正携手努力,在东亚地区形成有助于增强集体认同和相互信赖的新的价值观念体系。

  美国资深中国问题专家沈大伟指出,将中国整合入地区秩序之中是东盟、日本和美国长期致力于实现的目标。当前,这种整合已经发生了。美国和中国的邻国应当欢迎中国在地区事务中有一席之地。并且欢迎北京以多边主义的方式应对地区安全挑战并扮演建设性的角色。

  目前,中国和东盟国家主要且共同面临的是日益严重的非传统安全挑战,如国际恐怖主义、金融风险和自然灾害等。但也正是通过在非传统安全领域中卓有成效的合作,中国和东盟之间增强了沟通、理解和互信。双方理性而审慎地构筑了较为成熟的双边关系。中国与东盟的战略和谐,为中国与东盟关系的持续稳定发展与和谐地区构建创设了条件。

  

  相关专题:国际先驱导报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