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谷川:蔡明亮,你知道上屋抽梯吗?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8日02:45 新京报 | |||||||||
没有人会轻视他个人对台湾电影作出的贡献,但这种过度膨胀的自我心态显然已经君临一切、舍我其谁。 蔡明亮说,十年了,金马奖评审的标准积非成是,突槌事件时有所闻;为了不让自己的作品成为祭品,今天宣布从此不再参加金马奖。轻轻巧巧一句话,抹杀了金马近四分之一的年轮,可是难道还有谁不知道,这个舞台十余年的支持,是蔡明亮能够走到今天的重要
是的,没有人否认作为一位一直以来坚持自我艺术风格和非主流电影路线的导演,在好莱坞电影在全球市场所向披靡的背景下保留一席非主流电影空间的痛苦、失落与折磨,总是疲于应付奔走于全台湾座谈、卖票,虽然年轻学子踊跃捧场、金马威尼斯频伸橄榄枝,但濒于衰竭的台湾电影大环境却让人极感无力。蔡明亮曾经表示,当他拍完《天边一朵云》之后,便不再拍片了;而如今又极力唱好这部新作《黑眼圈》是自己执导电影中最好的一部。相比之前的大红大紫包揽重点奖项提名,如今这部自己“最好”的影片只入围了女配角和音效两个奖项,期望和现实的落差必然导致心情的抑郁。 但是,心情能够理解,行为却值得商榷。难道金马只是蔡明亮个人的盘中餐?只要你有出品,必然是头盘?恃宠而骄,这和逼宫造反,强夺豪取,又有什么区别呢?台湾电影不是很景气,需要大家共同为之努力;金马奖不是很景气,需要大家更宽容地去面对。选在11月4日离本届金马开幕仅六天这个时间宣布退出、永久退出,蔡明亮的原始诉求是什么?他“希望”他的退出是一项警愓,能促使金马执委会反省思考如何定位金马奖。“十年前,我率先带着演员到处卖票,去年获得柏林影展银熊奖的《天边一朵云》在台湾有两千万元票房,是我搞坏了台湾票房吗?”没有人会轻视他个人对台湾电影作出的贡献,但这种过度膨胀的自我心态显然已经君临一切、舍我其谁。 而对于金马奖来说,最近几年一直风雨飘摇备受质疑,诸如官商勾结、被政治搅乱、评委派系斗争等问题都遭到了批判,它也确实有不少弊病需要改进。不过尽管有种种声音,但它每年的评选结果基本保持了艺术上的公正和判断水准。特别是就这次事件而言,除了评审的选择邀请和评审评论的保密工作有待加强之外,评审认为电影不宜过于沉浸个人风格,而是应该要感动人,还要考虑到票房与观众的接受度———这个基本出发点合情合理,没有任何值得非议的地方。如果蔡明亮因此而谴责金马奖,未免显得过于狭隘。尤其是关于何时金马奖也要担负着电影生态与电影票房的责任这个质疑,这是每个电影节都必须考虑的方向,对于目前台湾电影业的萧条景况而言更是如此。另外,影评人和评审的口味必然需要刁钻,也必然需要选择刻薄,就算小虫真有“植物人”摄影师类似的评价和说法,虽然有偏激之处,导演及电影创作者也应该有心胸去接受和直面电影评论者各种意见,这也是入行最基本的素质。 50岁还在演绎愤青的味道,这或许是拍电影的必需。但“我已经是长大的芽,他们(评审)踩不掉我”,这样的自恃宠爱而妄为,所有的美好都会亲手毁掉。殊不知“过河拆桥”还有一个危险的同义词,那就是:上屋抽梯。 □陈谷川(广州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