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评论 > 正文

毕书之:民生话题口水化源于政府公私同体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8日06:07 华商网-华商报

  日前,清华大学副教授周榕指责房地产商缺乏公共道德,引来争论不休。有人说,痛斥房产商是把“经济问题政治化”,也有人说,房地产本身便是政治问题,怎么不能理直气壮谈道德?

  放宽视野:某省要提高医疗价格,用以技养医实现医院收支平衡,批评者认为这“无视人民利益”;有教育工作者说目前教育收费是高了点,但比起大学运行成本还不算高,
结果被骂个狗血淋头。还有银行该不该收查询费,石油公司、水电公司能不能涨价,此类争论似乎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争论本是公民权利彰显的好事,但眼看火药味愈重,“口水”漫天飞,却发现很多争论已然变味:尽管大家用的都是“权利”、“自由”之类字眼,但由于立论角度不同,实际上是鸡同鸭讲,各说各话,遑论共识?

  大家各有道理:院长、校长、

开发商都要把自身生存当作“经济”问题考量,在“财政紧张”或“投资不足”等理由下,当然要涨涨价,“我们也要吃饭嘛!”对立方则认为,你们背靠公共资源,就应该先讲“公益性”,怎么能置老百姓于不顾?“老百姓也要吃饭嘛!”

  所有问题都可以归于一点:那就是学校、

医院、开发商,并非完全市场体制下那样“公私责权”泾渭分明,多数是“公私同体”,而社会改革还没有很好地划清“公利”与“私利”的界限。这样的背景下,讲到权利就说公共性,讲到义务就谈自己的“自负盈亏”。一方高谈的是作为个别单位的生存,另一方阔论的是作为集体单位的公益责任,哪里找共识?

  公立医院当然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但目前大多数医院由于财政投入不足,在经营过程中往往更看重经济效益,甚至直接运用商业化手段,造成群众“看病难、看病贵”。诱发“上不起学”问题的逻辑如出一辙。作为企业的房产商,原本其“公益责任”应该是最低的,但由于其所用土地是与公共部门交易的结果,其间有着太多不透明的东西,以至于常被套上“原罪”———你强调作为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反对者看到的是你占着“公共资源”大把赚钱,因此你就该接受“公共道义”的批判。

  从要“自负盈亏”的角度,住房、医疗等貌似经济问题;从与公共资源的关系角度,俨然又是政治问题。但从全局发展的角度,这无疑是一个关涉民生的政治经济学问题。两分法在这里并不合适。

  对于发展中的问题,有些可以搁置、不争论,但涉及到公利私利的部分,必须“权责清晰”。当务之急是政府要把自己的责任、公立机构的责任界定清楚,不能允许“公私同体”的继续存在。任其延续,只会如孙立平先生所言,加重社会的失衡。在“公私同体”的语境之下,对民生话题的争论只会在各说各话的情况下加重着社会观念的断裂,瓦解着改革尚存的共识,却难以争出一个令人信服的结果。毕书之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