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评论 > 正文

梁江涛:北京位列投资环境银牌城市的背后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3日02:35 燕赵都市报

  11月11日,世界银行公布了中国120个城市投资环境评价报告,其中,杭州荣膺榜首,青岛、绍兴、苏州、厦门和烟台名列前六。北京、广州等13城市被列入投资环境的“银牌城市”。(11月11日中国新闻网)

  世界银行对中国120个城市14000个企业所作的最新调查显示,各城市在地方政府治理、投资环境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进展方面存在很大差异。这种差异表现在各种方面,在排名前
10%的城市,税费平均占企业销售收入的3.1%;而排名最后10%的城市,税费占企业销售收入6.9%;在排名前10%的城市,企业与主要地方政府机构打交道的时间平均为每年36天,而排名最后10%的城市为每年87天;企业在娱乐和旅行上的支出有可能成为腐败的工具,在排名前10%的城市,企业在这方面的支出占收入的0.7%,而排名最后10%的城市为1.9%;在排名前10%的城市,进出口通关时间平均为5.4天,而排名最后10%的城市为20.4天。

  也就是说,税费比例越低,投资环境越好;与政府部门打交道的天数越多,投资环境越差;企业在娱乐和旅行方面的支出越高,投资环境也越差。依我看,世界银行的评估标准直接指向各级政府对市场和企业的管理方式,是一种理念的更新与推行,更是一种有益的提醒与启示。

  按照时下盛行的思维定式,税费缴得多,那是因为效益好;天天与政府的人打交道,说明政府对企业非常关心和支持;“出路出路,出去就是路”,企业天天有人出差,老总经常陪客,说明路子宽,朋友多,是企业兴旺发达的标志,更是投资环境的一面镜子。而世界银行这一新颖而科学的评估标准揭示出一些深层次的东西,确实耐人寻味。税费比例高极有可能是地方收费项目、摊派集资等增加了企业负担;与政府机构打交道的天数多,说明事难办,企业天天找政府,哪还有多少心思开拓市场,研发产品?“公关支出”极有可能成为腐败载体,而且吃喝玩乐进入成本也是企业社会效益的一大败笔。而通关时间直接关乎监管效率,自不必说。

  各级地方不妨学学世界银行对投资环境的评估标准。我们经常从一些地方媒体上看到政府如何改善投资软环境,舆论报道连篇累牍;文件、通知一个接一个,点子、办法一套又一套,所谓“设重兵,出实招,整治软环境”,但有些做法却差强人意。一是地方党政领导都分工到经济一条线、到指定重点企业,将招商引资和营造投资环境当作“头碗菜”,提出“为了客商一切,一切为了客商”,在地方性政策和举措上无所不用其极。有的地方明文规定执法部门进入工业园区要提前报批,须经市县领导同意;有的规定“零处罚”,外商企业更是老虎屁股碰不得。二是各种优惠政策不计成本,盲目把投资方奉为上帝,有求必应,只要能来投资,什么苛刻条件都能答应,特别是在土地低价出让和税费大幅度优惠上随口表态,以示招商诚意和效率。这同时也是权力寻租的一大温床。三是在招商引资中强调“感情投入”,官员热衷于与老板打交道、交朋友,只要是陪同外商的,什么场所都敢前往,什么服务都能享受,什么消费都愿接受。此外,还有一些“绝招”,部门领导揣着公章跟老板东奔西颠,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用企业老板名字命名新大街、企业老板图片上灯箱广告等等,不一而举。

  诚然,地方政府以“亲商、安商、富商”为重点,紧紧抓住优化软环境这条“生命线”,是改革与发展的中心工作,富民强市的关键之举。但是,不能一提到改善投资环境,就在法定程序上打主意,就要执法部门让路,更不能搞虚假的一套,突击的一套,表面上大轰大嗡,而时间一长,热度变冷,一切照旧,到处伸手,被外商形象地称之为“关起门来打狗”。我们不妨想想,如果以世界银行的标准来考量一些县市政府,那么这排名,还敢公布出来吗?

  ■梁江涛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