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评论 > 正文

萧郎:香肠法则与公共视野中的官员德行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4日06:07 华商网-华商报

  萧郎

  俾斯麦留下过一句“名言”:世上有两物,爱好者不应去观察其制作过程,其中一个就是香肠。布劳里克则在其著作中进一步确立和论述了这一言说,并归纳出一条有趣的法则,这便是“香肠法则”(爱吃香肠的人,绝对不要去了解香肠的生产过程,因为那样会倒人胃口)。在一个民主和法治的生存空间里(不妨将其视作社情民意的生产、运作、流转“车
间”),人们的胃口不仅是品尝成品化的香肠,那只是一个最原始的需求,事实上,时代的进步已决定了他们的目光和心思,将追随和定格其间的每一个加工细节。至于这根社会“香肠”的表现与载体形式,将随着公众认识的深入、参与热情的高涨而渐入时代核心。

  在11月13日的公共视野中,便有两则颇有趣的后“香肠法则”式新闻。其一是甘肃省金昌市委出台了一条干部任用新规定:“不孝敬父母、不关爱妻子儿女的干部,在选拔任用时就要被亮起‘红灯’,一票否决。”(11月13日《新京报》)。其次是江苏宿迁市委书记张新实在论坛上发了一个帖子,公开批评“我们有些干部与别人接触时,不注意礼节,常常旁若无人地大声说话,或大声接听手机,唯恐别人听不到。还有一些人在办公楼宇、公共场所如厕后不及时冲水……”(13日《人民日报·华东新闻》)

  从前大多只能在权力圈子中“封闭”、半封闭运行的“香肠法则”式行为生态,如今被直面、被公开剥露、被引以为垢、被引以为耻。这固然是一种突破和进步。但与此同时,它表现和传达出的一种行为方向、决策理念、行为生态上的悖论化现象,更让人惊诧并深思。是长期封闭化、屏蔽化的“香肠法则”式生态,造成了这一现象(某些官员道德和公德底线下滑)的发酵和变异?还是过去的某些官场生态过于沉迷“高跷”化演示,以至于一些人在卸去了公务性“高跷”之后,已经不知道或不屑于用得体的方式行走?

  其实,在一个“香肠法则”式密闭空间里,任何落脚于惩、治、矫的手术方案,都只具有短期“战术”意义,它的被动性和片面性是显而易见的。甚至,它可能以激素注射的形式(孝行表演、公德表演都非难事),锻造出一批批的民意“假肢”、公德“假肢”,并继续服务于其官场生态中的“高跷”行走和表演。

  其实,破除“香肠法则”式的心理和现实阴影并非无计可施。比如,它的生产车间是全程透明化的,它的流程和属性标签必须恪守人民的“香肠”、民主的香肠、法治的香肠等等根本原则,将选择、约束和监督的秩序关口前移,置于无隐可藏的阳光“车间”之下,则任何行为主体的道德自律、公德自修、美德自践将源源而生。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