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万余大学生集体典身折射常规救济缺位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0日17:39 南方网 | |||||||||
母亲瘫痪在床,儿子又查出白血病,家中一贫如洗。羸弱的母亲停药为儿子治病,年少的儿子却悄悄离家出走,打工为母亲筹钱。这个故事被媒体报道后,感动了千万好心人,捐助源源不断。其中引人注目的的是郑州上万名大学生在一份《典身契约》上签字画押,承诺如果有单位为白血病少年出钱治病,他们愿意为签约单位免费工作一年。 大学生们的爱心令人感动,但是这个举动的效果却遭到质疑。有人认为他们纯粹在作
也许不应该对大学生的爱心求全责备,首先他们的动机应该是高尚纯洁的。但是这纸合同的确经不起推敲,与其说是严格意义上的契约,不如说是一场路演,目的是为了引起大家对白血病少年的关注。值得思考的是,为什么为了救助一个穷困的家庭,他们竟然“出此下策”?尤其值得思考的是,即使这个不幸而幸运的白血病少年的家庭得到救助了,对于大多数穷人来说,这种救助路径是不是最有效和最可靠的? 在任何社会,个体捐助都是应该提倡而且必须存在的,但是当它成为穷人的主要的甚至惟一的求助路径时,就会有无数的怪事发生。最开始的街头乞讨肯定是有效的,但是反复多次,而且有骗子也加入进来,人们也就麻木甚至警惕了。为了让它重新有效,乞讨的人们必须想出新的花样来,要么情状更凄惨,要么花样更新鲜。在大学校园,在网络世界,求援者也面临同样的问题。为了抢人眼球,事主只好怪招频出,从卖身救母到弃母救母,再到大学生集体典身,都是这个荒唐怪圈的产物。 这种方法要效率最大化,最好是让媒体广泛报道。但是并不是每一个穷人都可以得到记者的垂青,因为重复发生的事情就不再是新闻。为了能够成为新闻,你的题材要越新奇越好,你的故事要越感人越好。但是我们知道,并不是每一个穷人的故事都那么新鲜,大多数悲剧都在重复地发生。在策划新点子方面,真正的穷人其实比不过狡猾的骗子。 所以,这种社会救体系径对于大多数普通平凡的穷人来说是不公平的。一个人遇到困难的开始,这种救济体系对他是不会理睬的。他必须眼睁睁地看着事情变得更加糟糕,然后再凭运气等待记者的光顾。比如这个白血病少年的家庭,困境已经持续多年,但是没有社会捐助或者只有微乎其微的社会捐助,要等到母亲的病情更加恶化,儿子又查出白血病来,这还不行,还要等脸色苍白的儿子辍学打工,故事才足够动人了,这个救助体系才有可能对他发生作用。 今年七月在山东济南发生过一个弃母救母的故事。一个人无钱为母亲治病,干脆写封信把她扔在路边,得到媒体关注,地方政府也高度重视,母亲起死回生。随后的几天,在济南发生了若干类似事件,有人自杀救母,有人跳桥救母,但是媒体却不愿意重复报道了,他们的表演甚至遭到路人的嘲笑。有谁能保证,这些表演者不是真正的穷人呢?有谁能保证,他们的处境不必前面的更凄惨呢?所以说,这是一个大多数穷人都靠不住的救济体系,一个要么把人逼向惨境、或者把人逼成骗子的救济体系。 一个正常的社会,应该有面对普通平凡的穷人发生效用的救济体系,一个人在困难的初始就应该得到援助。按说这种机构我们国家也有,比如政府民政部门和民间慈善组织。但是在每一次悲惨故事的报道中,都没有看出这些机构对穷人的有效救济。我们在捐款的同时,更应该拷问这些救济体系为什么失效。 我想介绍一下美国穷人的救济体系,正好看见《人民日报》驻外记者的一个报道,干脆直接摘抄在这里—— “多数美国人购买了医疗保险,但也有一些买不起医疗保险的穷人。美国穷人可申请由政府提供的‘医疗照顾计划’和‘医疗救济计划’两种免费医疗保险,前者由联邦政府出资,后者主要由州政府出资。 “美国政府早在1965年就开始向本国公民和绿卡持有者免费提供这两种医疗保险。根据规定,只有三种人有资格申请‘医疗照顾计划’,他们包括65岁以上的老年人、终身残障者及其家属和晚期肾病患者。‘医疗救济计划’主要针对五类人:孕妇、儿童、18岁以下的青少年、65岁以上的老年人、残疾人,申请者的年收入必须低于联邦政府公布的贫困线标准。一旦得到政府提供的这两种保险中的任何一种,申请者的绝大部分医疗费用将全部由联邦政府和地方州政府掏腰包。据统计,目前享受上述两种医疗保险的美国人约有1亿。 “如果未能得到上述两种免费保险,美国穷人还可以申请其他地方性的免费保险计划。美国每个州都向社会弱势群体提供名目繁多的免费保险计划。以记者所在的美国首都华盛顿为例,所实行的‘哥伦比亚特区医疗联盟’是一个著名的免费医疗保险计划,该计划由华盛顿市政府、华盛顿市各大医院和一些商业性的保险公司联合出资成立。此外,还有一种方式是临时申请,个案处理。当然,不管你申请哪一种免费医疗,都要具备一定条件,即属于贫困者。” (见2005年12月31人民网,人民日报驻美国记者唐勇报道。) 在美国自然也有很多穷人,个体捐助也并不比我们国家少,但是一般穷人却不必熬到如此凄惨的地步才能等到救援,求救者到有关部门去申请就行了,也用不着想这么多花样来表演,大学生们也不用签什么“典身筹钱”的荒唐契约了。 当然,你可以说,我们没有美国那么富裕。但是,我们的穷人也不需要美国穷人那么多钱啊。钱多钱少是一个问题,有(且有效)没有这个救济体系又是一个问题。 面对白血病少年的故事时,以弘扬传统文化为己任的人们立即就想到孝道,说你看多么感人啊,一定要以孝治天下。如果孝道是指对父母要好,那么我想全天下的人都不会反对,别的民族做得未必比我们差。但是提倡孝道的人们似乎是要把它当作主要的治理之道,这样才叫特色。但是他们仍然无法回答我上面提出的问题,如果没有那些可靠的常规救济体系,那么家庭出现困难时,仍然只有儿孙个体的微薄的力量,势必使境况更趋凄惨。这些凄惨的故事,却又成为孝道的教育资源,实在是不怎么人道的事。 作者声明:供新浪网独家使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