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评论 > 正文

薛涌:何谓“中国人的道德底线”?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2日10:14 南方报业网

  美国来信之薛涌专栏

  董藩抛出公布商品房成本是“国耻”的高论,受到了我的批驳。董先生和竭力反对公布成本的任志强,很快在自己的博客里对我进行了联手反击。不过,他开篇却不肯讲房地产,而是讲我对北大的批评。下面就是他的原话:

  “看到薛涌《名校野鸡化,北大当先锋》等尖酸恶批后,我曾特意通过网络查阅了薛涌其人。令我愕然的是,薛涌竟是早年北大的毕业生。虽然薛涌的批判不乏真知灼见,但他毕竟曾受业于北大,北大是他的母校,他曾是北大的学子。有意见和建议可以通过其他途径传递,抑或采用相对平和的语气公开表达。学历史的薛涌应该知道古罗马的塔西佗在《历史》一书中的一句名言:‘近亲之间的憎恶是最恶毒的’。如果没有看过这句话,30多岁才出国的他也该知道中国人的道德底线:虎毒不食子,子恶不弑母!”

  绕这么大一个圈子来谈房地产问题,大概也有他的难处。因为他实在很难讲出道理来。他的“国耻”论,援引“西方主流国家”的规矩,说人家不公布成本。我们一要求公布,就让人家笑掉大牙,成了“国耻”。我只是指出一个简单的事实:美国的主要房地产公司,大部分是上市公司,成本核算当然是公开的。美国还有房地产公司因为核算成本不老实而吃官司的。公布成本,何来“国耻”?

  董先生不愿意谈美国房地产公司是否公布成本的问题,除了一大堆不着边际的专业词汇外,他能谈的就是我到处批评别人,包括自己的母校。这样“六亲不认”,当然就是比“毒虎”和“恶子”更残忍的冷血动物。我成了“食子”“弑母”的魔鬼,他自然就可以把自己打扮成一个受魔鬼攻击的体面人物了。

  可是,他这段话,乃至他整段文章中对我“忘恩负义”的指责,正好非常精练地阐述了既得利益集团的思维逻辑。这个逻辑就是:一个北大的学子,从北大那里得到了好处,就不应该公开地尖锐地批评北大,不管有什么“真知灼见”;如果实在有意见和建议,也要“通过其他途径传递,抑或采用相对平和的语气公开表达”。大概他为人处世,也是这样的原则吧?人家给你了好处,你就不公开批评人家。那么我不禁想问董先生:你研究房地产,不可避免要和房地产公司有密切交往。人家大概对你也不薄。你是否遵守拿了人家的好处就不批评人家的原则?中国的房地产尚无成熟的秩序。各种制度缺陷和腐败一定很多。你批评过谁?作为一个学者对现实不提出批评,是不是失职?

  董先生不去反省这些,反而指责我批评母校,甚至批评母校就成了“弑母”。这样的人在大学教书,会教育出什么样的人?这也许是更令人担心的事情。大学的一个主要使命,就是培养学生“批判性的思维”。如果连自己身处其中的学校都缺乏批评,还谈什么“批判性思维”?最近HarryR.Lewis出版了一本书,书名是“没有灵魂的优异:一个伟大的大学是怎么忘掉了教育”,对哈佛的教育进行了全面的抨击。所用的词汇,从“傲慢”,“不坦诚”,甚至到“仗势欺人”都有,可谓尖刻之极,而且学校的主要机构和领导,包括校长,几乎一个不漏地骂了一通。有人称此书为“对哈佛的审判”。那么这位作者是谁呢?他正是哈佛本科生学院的前院长,1997年他亲笔起草宣言,界定哈佛的使命。你再到亚马逊网上书店搜书,输入“哈佛大学”的名字,显示出来的第一本书,就是哈佛毕业生RossGregoryDouthat所著的《特权:哈佛与统治阶层的教育》,把哈佛描绘成一个自以为是的混乱不堪的地方。按董先生的话,如此攻击自己的母校,也属于“弑母”了吧。殊不知,这些书都摆在哈佛书店最显著的位置。也正是这种无情的批判精神,以及对这种批判精神的珍视,才是哈佛成为哈佛的原因。

  董先生所谓“中国人的道德底线”,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把给过自己恩惠的人和机构的利益置于公共利益之上,和自己圈子内的人要私下沟通,要在公共的眼睛之外“通过其他途径”来进行黑箱操作。而这种有特权的小圈子中互相保护的逻辑,正是既得利益集团得以存在的“道德底线”。用这样的“道德底线”来教育学生,也许就是既得利益集团培养“梯队”。董先生东一个“国耻”,西一个“无耻”,他在大学教书,宣扬这样的价值观念,才是中国的高等教育之“耻”。

  (作者系旅美学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