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评论 > 正文

洪巧俊:全程陪同采访是另一种遮挡镜头行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8日09:34 江南都市报

  ●本报特约评论员洪巧俊

  题由:安徽枞阳县规定,对中央、省外媒体以及其他新闻媒体涉及问题严重、影响较大的报道采访,被采访单位主要负责人必须亲自接待,全程陪同采访,并及时上报县委、县政府及相关部门。中科大传播系教授胡河宁担心此举会影响记者独立采访的自由。(见本报今日12版)

  对于中科大传播系教授胡河宁担心的,我同样感到担心:主要负责人在旁边一站,那其他当事人还敢说真话吗?如果记者?:访的是正面报道,有关领导全程陪同的确有利于采访;但如果是舆论监督、负面报道,全程陪同就不利于采访,“全程陪同”就很可能变成监督记者。

  我曾在家乡县委宣传部担任过负责新闻报道的领导,上面记者来了,我都要作全程陪同,来正面报道的,我们会让记者采访得更加深入,写得更精彩;来负面报道的,我们会想方设法让记者不写,即使记者要写,也会让他们避重就轻,把记者的来意及时地通报领导,让领导打好“主动战”,“及时纠正或整改”,从而把“坏事变好事”。

  好些年来,社会上就流传着一种说法:“防火,防盗,防记者”。如今,一些地方已经由“防记者”的初级阶段发展到了“全程陪同采访”的高级阶段,已经由“遮挡记者镜头”的被动局面发展到用“糖衣炮弹”围攻记者的主动局面。对付记者的招数,由拙劣阻止到“封杀记者于无痕”,可以一窥某些官员的用心良苦。分析枞阳县的“全程陪同采访”规定,不能说枞阳县的这项规定没有“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意图。据悉,“因为不久前有中央媒体前去采访部分政府官员时遭到冷遇,导致当地有关部门工作十分被动”,因而引发了枞阳县作出这一规定。“全程陪同”真正作用,是让媒体无法客观及时得到一手资料,记者始终在陪同者的视野里,这种做法已使舆论监督的功能变异:不是媒体在舆论监督,而是地方在监督媒体。

  舆论监督在当今可说是大幅增进,但一些地方存有“只帮忙,不添乱”的想法,既企望媒体能宣扬他的成绩,又担心工作中的问题被曝光,一些官员为反对舆论监督大找借口,就是担心舆论监督将其杀伤。

  舆论监督,是社会进步的基本动力之一。新闻媒体通过正当的舆论监督,把一些假、恶、丑的事物不加掩饰地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让人们去衡量、去评判,这是一种强大的、积极的社会控制力量,它有助于阻止和抑制不正确、不道德言论和行为的发生。舆论既是公众监督政府的主要方式,又是公众向政府表达意愿的主要渠道。舆论监督的实质,是将民众分散的个人意志凝聚成公意,凝聚成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形成对政府自下而上的监督与制约。

  在现代法制的社会,新闻监督不可或缺。如果“全程陪同”,记者显然就不自由,对于一些存在的问题,欲查个水落石出,要“明察”,更要“暗访”,而“全程陪同”就无法明察暗访。所以说,“领导全陪”不仅让记者失去采访的本能,而且很难让舆论监督发挥应有的作用。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