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博渊:香港的交通治理经验是否适合北京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1日10:01 新华网 | |||||||||
许博渊 有一则报道,说北京市市长王岐山借出席一个会议的机会,提前两天到香港学习那里的城市管理经验,读后感到很高兴。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的市长能放下身段,虚心学习香港的经验,其精神确实可嘉。但是,我对这篇报道有些意见,也可以说有些怀疑:岐山同志此行的体会似乎被简单化了。
据这篇报道,岐山同志很有感触地说:“说一千道一万,一个都会城市的要害还在于公交。”如果两天的考察学习,就得出这么一个结论,那显然是不够的。因为这是一个连普通百姓都知道的道理,是一条早已明明白白摆在那里的成功经验。世界上人口密度高的大城市,无不以解决公交问题为优先。就亚洲而言,除了香港之外,还有东京。这些经验都曾无数次见诸新闻报道和其它参考材料。所以,这篇报道只提他这一句话,首都市长的形象可能要受到损害而不是提高。 照我看,有点新意的话应该是:说一千道一万,一个都会城市的要害还在于利益。解决问题的钥匙是处理好利益关系,比如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的关系,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总之,它不是一个认识问题,而是一个能否正确处理利益关系的问题。要说认识,北京市早就认识到了这一点,不是早就提出“公交优先”的口号了吗?可同时,北京市相关官员又强调北京市不限制私家车的发展。简单地限制当然不符合市场经济的原则,但应该利用经济手段调控。香港的经验是,市中心的停车费奇高,只这一招就将小车的数量压了下来,给公交车腾出了空间。前两天还听说伦敦征收拥堵费,目的也在于限制公交车以外的机动车进入城市。这些,北京似乎都不准备做。这里就隐藏着一个利益问题。发展小汽车来钱比较快,而发展公共交通则要赔许多钱,里外差很多。至于交通拥堵造成的汽油浪费和时间浪费等损失,则是另外一笔账。最近有报道说,有一个经济学家测算的结果是,北京市每年交通拥堵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60亿元。不知道这位经济学家是否把空气污染计算在内了。北京市的空气污染在全国、全世界都享有声誉。空气污染损害了1500万居民的健康,而人的生命属于“不可再生资源”,这个损失是难以估量的,也是无法弥补的。还有,居民健康受损将带来医疗费用的增长,这笔钱也不容易算清楚。当然,所有这些都不会影响北京市的国民生产总值,不但不会影响,有些还可能有帮助。大规模拓展马路、大量生产治疗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疾病的药物、增加汽油供应量等等,都可以为提高国民生产总值作贡献。 类似的问题还有城市规划。谁都知道一个大都会必须留出一定比例的空地种草种树,一方面调节空气,吸纳噪音,另一方面也可供居民伸伸腿,伸伸胳膊。国际上早就有共识,城市森林是城市之肺。谁都知道没有肺不行,可我们却宁可无肺。因为同样一块地,卖给房地产开发商可以得到一大笔钱,而搞成绿地则不但没有分毫收入,还要倒贴,而且不是一次性的倒贴,以后还要花钱雇人养护。里外一算,还是卖了吧。至于高密度建筑带来的一系列有形和无形的、社会的经济的和人文的损失,谁还顾得了? 不善于处理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的关系、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是一个全国性的问题,也是一个民族性的问题,类似的问题比比皆是,不独北京一地之风景也。其历史根源之一,是数千年小农经济。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是各顾各,缺乏全局意识。由于“小”,又缺乏宏大的长远规划,过一年是一年。历史根源之二,是国家近百年的积贫。苏南农村有一句俗话:带泥的萝卜吃一段揩一段。一个眼睛都饿花了的人,没工夫作通盘考虑和安排,将整个萝卜洗净、去皮、切块、装在盘子里,然后慢慢享用。如果一个人饿得快不行了,还能考虑周全,吃第一口之前就先想到如何吃第二口,那他必定是一个圣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