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评论 > 正文

童大焕:禁摩之后失业人员将何去何从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4日01:14 长城在线 (来源:燕赵都市报)

  自2006年12月1日起全面禁止电动自行车以后,广州市将于2007年1月起全面禁止摩托车。届时,继30万辆电动自行车之后,50万辆摩托车也将彻底从广州消失。它意味着在一个城市的交通生态中,介于自行车、汽车之间的中间生态被彻底抽空,城市交通由多极化向两极化甚至以汽车为主的单极化方向发展。它不仅意味着人们出行方式的改变,也将意味着城市部分市民就业方式的改变。

  在多数广州市民的心目中,摩托车并不怎么使人感到愉快,人们总把它与飞车抢夺、

车祸和行人道上的横冲直撞联系在一起。广州全面禁摩,继起于深圳、东莞禁摩治摩之后。珠三角城市对于摩托车的同仇敌忾,除了市民耳濡目染和切身体会,有关部门及地方媒体出于种种目的对摩托车某种程度的“妖魔化”功不可没,一如某些地方对乞丐的妖魔化一样。

  然而,在今天的决策体制下,禁令容易,但交通的顺畅便捷、“两抢”犯罪的遏制、民生状况的好转会不会因为禁令如铁而水到渠成地到来,甚至会不会出现相反的结局?禁摩之后,开“摩的”强过当建筑工的时代过去了,一辆摩托方便全家的便捷时代也过去了。

  禁摩的目的之一是出于治安考虑,但广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结果,却不能不令人担忧。一来禁摩之后一些摩的司机表示将转入地下运营,而地下营运存在更大安全隐患;二来,近段时间广东出现“拉人上车”犯罪新动向,不少市民觉得对微型面包车“缺乏安全感”。有市民接受调查时说开玩笑地说:“这跟坐摩的有区别。坐摩的承担的是

交通事故风险,坐面包车就不一样了。假如车里坐的全是坏人装扮的,进去后不就成了羊入虎口了?要承担的是治安风险。”

  更要注意的是,禁摩之后,十万以上的摩的司机将失业。摩托拉客大军中的广州本地人年龄普遍在40多岁,以下岗人员居多。除了以搭客为生的摩托仔,还有摩修摩配从业人员都将面临失业,他们何去何从?虽然地方政府出台多项政策帮助这部分人再就业,但是,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是:政府不可能一夜之间人为创造出十数万个就业岗位!就业机会的形成,是市场、社会环境、人们生活生产方式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市场的作用将使就业人员无孔不入地嵌入社会生产、生活中的每一个细微环节,这样的“缝隙”一旦被人为堵上,就业机会的形成乃至社会肌体的健康就受到损害。在此情况下,人们不能不担心,就业无门的人们会不会反过来威胁到这个城市的安全?毕竟,十数万失业人员的背后,是数十万人的生存和发展难题。

  童大焕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