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舸:改革以文凭用人先从政府做起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6日01:31 长城在线 (来源:燕赵都市报) | |||||||||
从政府到企业的“以文(凭)用人”风气,其内在根源,是在目前缺乏“反就业歧视法”等制度规范的情形下,资方滥用“需求权力”的表现。其造成的人才浪费、人才结构失衡等苦果,对整个社会的价值观造成严重影响,也阻碍了中国建设良性的梯形人才供应模式。 中新网12月5日电,教育部部长周济在最新一期的《求是》上撰文指出,社会用人制度亟待改革,需要改变过于偏重学历文凭的观念,注重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建立有利于人
文章指出,实施素质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各方面都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和正确的教育质量观,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和考试分数的倾向,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 这话说得不错,不过,我以为,改革“以文(凭)用人”应首先从政府做起。近几年来,高校学子,从本科生到博士生,就业第一志愿者多是报考公务员。政府公务员稳定的工作环境、相对不错的待遇尤其是福利保障,构成了具有诱惑力的平台。 在这种情势下,政府作为中国最大的用人主体之一,其录用标准完全可视作就业市场的主导风向标。而在各种政府公务员公开招聘启事中,我们看到的是什么呢?是“本科以上学历(某些地方政府还规定非全日制高校毕业生不可,硬生生断了“五大生”的念想)”的硬性指标,是一些政府机关“男生身高不得低于1米7、女生不得低于1米6”的苛刻规定",还有户口限制、年龄限制……林林总总,千奇百怪。 在诸多限制中,“以文(凭)用人”几乎已经成为各个政府机关恪守的“丛林法则”———达不到要求者,无论其综合素质有多么过硬,连报名的机会都完全丧失。并且有成为互相攀比之势———不少政府机关不但比文凭起点:你要本科我就要硕士,你要硕士我就要博士;还比文凭“成色”:你要复旦我就要南开,你要清华我就要北大。在这些政府机关的年终总结中,我们也经常性地见到“本单位今年新进人员100%达到本科以上学历,其中硕士毕业生占百分之多少……”的成绩宣扬。 “以文(凭)用人”的弥漫,还迫使部分原本学历不是很高的在职公务员,迫于升职等内部竞争压力,一窝蜂追逐各种文凭“升级”机会。这又容易导致利益寻租、造假乃至集体腐败现象。某些官员的“硕士”、“博士”文凭是如何轻易得来的,连局外人也心中有数。某些公务员凭借正常渠道无法获得文凭,就走地下捷径。无论是当年胡长清的“清华文凭”,还是屡屡曝光的某地公务员集体伪造文凭事件,都反映出这股“以文(凭)用人”的制度扭曲下,各色人等出于牟利考量,歪风愈演愈烈。 如今社会上呈现奇特而矛盾的价值观。一方面,随着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形势的加剧,“读书无用论”重新抬头。另一方面,千军万马挤高考独木桥的局面没有改变,中央倡导、企业急需的职高、技校招生依然是老大难。有人一句话惊醒梦中人:“本科生就业再难,也好过大专生、职高生。”从政府到企业的“以文(凭)用人”风气,其内在根源,是在目前缺乏“反就业歧视法”等制度规范的情形下,资方滥用“需求权力”的表现。其造成的人才浪费、人才结构失衡等苦果,对整个社会的价值观造成严重影响,也阻碍了中国建设良性的梯形人才供应模式,造成“中间层人才(即技术人才)”的断层,使得“世界制造中心”的远景规划有成为空中楼阁之嫌。 改革“以文(凭)用人”首先从政府做起,政府理应成为社会改革的表率者和行动者,不如此,“以文(凭)用人”的阴影将长久笼罩中国。 毕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