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评论 > 正文

李北陵:让人权深入到官员们的脑子里去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6日01:31 长城在线 (来源:燕赵都市报)

  12月10日,是“世界人权日”。就在这个中国人还不习惯看重的日子,饶有兴致地读及一篇有关人权的报道:中国人权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董云虎谈论第一本中国人权状况白皮书出台的一些背景。(12月5日《新京报》)

  据董云虎介绍,15年前参加起草中国第一个人权白皮书《中国的人权状况》,当时人权问题还很敏感,白皮书的序言没有人敢写,于是主持白皮书起草工作的文化部原部长朱穆
之只好亲自操刀。这个朱穆之也真够胆大,一提笔就把人权称为“伟大的名词”。而这本在世界引起强烈反响的白皮书,开宗明义第一段就是,“享有充分的人权是人类长期追求的崇高理想”,认为人权是“社会主义所要追求的崇高目标”。可以想见,在“人权是资产阶级的口号”依为许多人认识的那时中国,把人权与社会主义挂上钩,确乎需要勇气。

  党的十五大,在党的代表大会的主题报告里写了人权概念,十六大则重申了这段话,把共产党执政与人权概念联系起来;2004年,把“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在法律上首次使用了人权概念,使得人权从一个政治概念变成了一个法律概念,表明了我们国家的态度———国家有义务尊重和保障人权;之后,人权第一次写入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十一五”规划纲要之中,使人权成为我们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主题,这在历史上是开天辟地第一次。

  15年过去,在中国,人权概念从边沿化向主流化过渡,从不敢讲到公开讲,从政治概念到法律概念,并且初步形成了一套保障人权的制度。这表明,中国已经走进人权的时代,人权已不只是一种口号和理念。

  但不能不承认,党和国家强调和尊重人权,并不等于所有国人都懂人权,都理直气壮讲人权。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国务院新闻办在全国范围办班普及人权知识教育,接受教育的官员不乏高官,最主要的反应竟然是“这个话题太敏感”,“政治性太强”。以致担任教员的专家徒生感慨:看来,人权观念的树立,还需要一个过程。可以设想,官员们普遍“敏感”于人权,还怎么能理直气壮地维护人权,尊重人权?又怎么能自觉地防止专制和人治,怎么能在执政、执法中避免不由自主地侵犯人权、践踏人权?

  在执法者与老百姓中,人权也都未必是一个边界清晰的概念。手边就有一个例子:前年,长沙发生一起案例,一个司机被抢,加足马力开车追赶,不意撞死了参加抢夺的犯罪嫌疑人,结果反被犯罪嫌疑人以维护人权的名义告上法庭,司机被法庭判处有期徒刑3年6个月。

  舆论为之哗然:法律究竟应当怎样保护每一个公民的权利?犯罪分子的人权和受害者的人权究竟谁大于谁?这场争论,没有结论,我以为,其中所透出的,是国人人权知识的匮乏,以及由此引起的人权实践的困惑。

  中国是一个官本位根深蒂固的国度,这决定了中国人权的道路会很漫长。但既然人权的时代在我们付出了无穷代价之后终于到来,我们为什么不坚决地向前推进!我们应该得出一个结论,要更好尊重人权、维护人权,需要普及人权教育,让人权深入心,特别是让“人权”深入到官员们的脑子里去,让官员们在行使权力的时候记住:权力当用于促进人权,而不是侵犯人权。

  李北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