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评论 > 正文

周庆安:向志愿者背后的爱和信仰致敬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6日07:25 新京报

  曾经有一位搞摄影的朋友5年前到茶马古道拍片子的时候,路过云南的一个边远山村。按照比较俗的解释,这个充满艺术气质和浪漫主义色彩的年轻人被山村的景致和山人的质朴所吸引,在半年之后回到这个山村当村里惟一的志愿教师。他与现代社会所连接的生活方式,就是每周末到山村外的小镇上网,整理自己拍的片子,给家人和朋友打个电话,顺便泡个热水澡,如此数年,乐而不疲。

  这不是虚构的故事,自从我认识了这位朋友之后的5年中,我听说和遇到了许多这样的志愿者。甚至还在今天的河北定县,当年晏阳初乡村建设的根据地,找到了一位在当地乡村中学当志愿教师的大学同学。这是一个我们这些在都市里,为了个人的物质富裕和精神满足所奔忙时,所可望不可及的群体。

  12月5日是“国际志愿者日”。除了对这些志愿者表达我们的敬意,我们所要思考的问题,或许已经不能只停留在志愿者个体的身上了。在历史上的一段时间,志愿者曾经被作为现代化浪漫主义色彩的代名词。为了边远地区的现代化,或者为了城市人素质的提高,某些人部分或者全部放弃了他们可以享受的生活方式,去为他人义务服务,而不求物质回报。

  但是如今来看,以自发行为产生的志愿者机构和志愿者组织已经不足以适应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需求。更多的时候,这个社会渴望一种自觉的“志愿者文化”。志愿者文化的核心目的,也是这个社会的核心需要,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和友爱。如果说贫穷和落后使得一个国家首先要解决物质生活水平问题,那么今日中国已经到了选择志愿者文化的阶段。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之所以能够实现从个人满足到普世繁荣,就是因为人们在索取的同时,还要学会付出。否则,社会的发展会变成一种群众性追求物欲的狂欢。

  今日中国,志愿者已然成为现代化过程中的刚性需求。

  一个社会要实现整体的健康发展,就需要每个人都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尽自己的义务,甚至可以说,需要每个人都在生活中扮演各种不同角色的志愿者。这种角色是多元的,除了传统的扶贫、支教、环保,还有防艾志愿者,都市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志愿者……等等。只要留心,每个领域都可以做出自己的“奉献”———这个词被滥用得太多,也被遗忘得太久。

  而奉献角色的缺少和志愿者文化的空白,除了造成全社会追求物欲,更恰恰是这个社会幸福感缺失的关键。幸福感不完全建立在金钱和享乐之上,更建立在自身行为能否符合自己的价值观、获得社会认同的基础上,建立在个人能否得到他人尊重的基础上。正如“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在“让我们都成为志愿者”的公开信中所说,“只有那些从心里把‘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作为人生信念的人,才能够在他们的行为中显示出与众不同的高贵与尊严。”志愿者是一种自我的选择。做出这个选择,多数人都没有想过要求社会的回报。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不必向这些志愿者致敬,因为他们需要的不是敬意,他们需要的是加入。我们只有向志愿者背后的爱和信仰致敬,才能缔造一个和谐的中国。

  而这种和谐恰恰是自草根开始,也是最具活力的。

  □周庆安(

清华大学教师)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