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民间论证延阻南水北调无可非议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6日10:19 南方报业网 | |||||||||
“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一点也是可以的。”毛泽东这一浪漫的构想被反复研究了半个多世纪,政府开了很多会,水利专家做了很多调查,打了很多报告,南水北调一步一步走向实践。这项中国有史以来最浩大的水利工程,在1995年底开始全面论证,自2000年6月起已经分西、中、东三条路线有序展开。 在西线,可行性研究本应在今年完成,明年开始初步设计,2010年开工。但是,“外
人类历史从来不缺少失败的水利工程,今天的黄河就是中国人两千多年屡败屡战所赢得的苦涩战果。现代技术进步,人类建设水利工程的能力异常惊人,而失败的工程给自然和社会造成的伤害,也同样异常惊人。 上世纪60年代,收回运河的埃及人以伟大的雄心与骄傲建设了阿斯旺水坝:它将与金字塔、苏伊士运河相媲美,它将使埃及的国民收入增加1/4。埃及人民的福祉几乎全部寄托于此。然而,在建成十几年后,却发现它所带来的灾难更加巨大,但是一切已经难以挽回。上世纪50年代,中国人豪情满怀建设的三门峡水库,险些沦为一个彻底的水害工程,即使经过两次改建,仍然有潜在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这两个工程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建设者们都处于一种自豪亢奋的集体情绪中,一种高歌猛进勇往直前的时代冲动里。这种情绪会让人变得过于自信,过分乐观。今天的中国,与50年前大有不同。然而国力日强所带来的自负,可能比宣传的幻象更加深入有力。而发展速度本身的催促推动,或许比口号的动员更加真切有效。50年前中国人的建设激情肯定是盲目的,50年后中国人的建设行为也未必是清醒的,它不过是功利的,而且很有可能是急功近利的。 更何况,今天的政府决策体制,公共工程议事程序,与50年前并无本质区别。这种体制程序给政府官员提供了足够多的动机,去挥洒大手笔,去建设大丰碑;它也给技术专家们提供了同样多的动机和空间,去过滤悲观的事实,去提供乐观的证据。在这样的情况下,民间的清醒弥足珍贵。即使民间的“外行”们真的不懂水文、生态和地质,他们至少也还朴素地明白,论证这样的大工程,不能浪漫,不能骄傲,不能冒险,不能急躁。 “人定胜天”早已经不是我们的信仰,但是又有了发展的时代主题,鼓励人们莽撞。在一个梦想崛起的国家里,求真的耐心很容易被成功的野心绑架,在改天换地的蓝图面前,保持谦虚谨慎的心态是艰难的——这看似怯懦的立场要求冷静的理性和坚持的勇气。“有些问题我们能解决就解决,不能解决的后人会替我们解决的,总是一代胜过一代。我们不可能为后代把事情都做完了。”这段话是当年周恩来为给三门峡工程“降温”时所讲,这段话值得我们这个时代一再重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