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评论 > 台北高雄市长选举专题 > 正文

台选民被注入本土政权情结 陈水扁仍有自保需求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0日08:17 中国网

  邱波

  被岛内舆论称之为对马英九和陈水扁进行信任投票的北高市长选举,终于在候选人之间相互抹黑和攻讦的激烈纷扰声中决出了可能引发争议的结果。在台北方面,郝龙斌的胜利具有压倒性优势,谢长廷应该败得口服心服;但在高雄方面,由于陈菊只拥有千余张的领先票数,加之陈水扁在选举前一夜对国民党候选人黄俊英施加了涉嫌违反台湾“选举罢免法”
的恶意诽谤,因而,有争议落败的黄俊英必将要求重新验票,甚至也不排除将发起诉讼的可能。

  由于重新验票和选举诉讼势必耗时日久,因此,在相关争议最终得出结果之前,还是姑且算陈菊赢得了高雄选战吧。台湾政治评论家胡忠信先生曾认为,此次北高市长选举具有两项指针意义:一、朝野政党的势力重新盘整;二、2008年“总统大选”开始起跑,迈向更大局面的板块重整。如今的选举结果是再现北蓝高绿,人们又该如何展望未来的岛内政局和两岸互动呢?或者更确切点说,通过对本次选举的观察,人们应该如何评估岛内政治生态的现状及走向呢?而勉强守住高雄市的民进党和陈水扁,又将会在未来进行怎样的操弄呢?

  “本土政权”情结酿变数

  人们记得,在投票之前,分析家的普遍预测是,民进党将会在北高双双落败,并且还传出了已退出民进党的林义雄将可能借机而重返民进党并参与党主席的竞逐;因为按照民进党的惯例,为败选负责的游锡堃必须辞职,由此也就为林义雄的再度出山打开了通道。然而,选举的最终结果却是游锡堃不必辞职,也就是民进党没有遭致彻底溃败,这究竟体现了怎样一种耐人寻味的政治现象呢?坦率地说,在施政无能、弊案迭爆的严峻态势下,陈菊应该遭到可以与谢长廷相提并论的惨败,才是合乎情理的呀;起初的民调不也体现了这一趋势吗!

  可以说,陈菊有争议地赢得高雄选战,而谢长廷的失败也算不得惨不忍睹,所有这些事实表明,经过李登辉、陈水扁经年累月的“去中国化”操弄,台湾的选民已被注入了相当程度的“本土政权”情结,以致于可以忽略贪渎和施政无能而兀自向绿营候选人投出自己的选票。就如同陈水扁可以凭借3•19的“两颗子弹”而实现“绝地反击”一样,陈菊能够迅速拉近与黄俊英的民调差距并最终实现超越的事实本身,已然为08年大选的“不确定变数”进行了颇具启示意义的预演。可以认为,正是由于陈菊的险胜,舆论曾经预测的民进党与陈水扁进行切割并进而发生重大分裂的局面,恐怕不会出现;倒是陈水扁在继续恋栈权位的基础上操弄新一波的两岸议题以便为08年铺路的动向,将成为非常值得关注的潜在发展趋势。

  阿扁仍有自保需求

  情况很清楚,尽管因为保住高雄而使得陈水扁得以暂时摆脱党内的反对声浪,并因之而不必担心可能遭到弹劾或罢免,但作为“公务机要费”案的共犯,任期结束后的状况将会如何,就将成为陈水扁接下来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要确保自己也能像李登辉那样,在下台后依旧不被清算,帮助民进党赢得08年选举,便是无可规避的唯一选择。但是,经过仔细比较本次北高市长选举的票源分布情况,陈水扁将会清楚的发现,尽管民进党长于选举,尽管相当部分的岛内选民也确实具有所谓的“本土政权”情结,但郝龙斌获胜的压倒性性质和陈菊获胜的争议性性质则还是清晰地预示着,民进党并没有阻止08年政党轮替的本钱。

  就像人们所知道的,民进党的“清廉改革”形象已经因为“第一家庭”弊案的接连爆发而荡然无存;而受制于紧缩两岸经贸政策之意识形态因素的影响,岛内的经济状况也不可能很快有所起色。试想,在作为自己“票仓”的高雄市,民进党尚且胜之不武;如果在全岛举行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民进党又怎么可能有取胜的可能呢?正是因为没有循正当路径以维持政权的必要条件,因而,在屡试不爽的两岸问题上制造事端,就将成为阿扁的必然选择。

  “宪改”挑衅将上演

  事实上,作为政治赌徒,陈水扁早就暴露过他必将两岸问题上挑战“一个中国”的决心;今年10月份,在日本的亲台学术机构所举行的视频会议上,陈水扁便表达了将会在07年令台湾的“宪改”活动达到“蔚为风潮”状态的企图。当时,“倒扁”浪潮正风起云涌,在其地位岌岌可危的情况下,也并没有多少人相信这一企图的可行性;然而,在因为高雄胜选而使其地位得到暂时稳定的情况下,未来的事态发展就显然不能够掉以轻心。

  坦率而言,陈水扁已成功地实现了“终统”,而民进党版的涉及领土和国号变更的“宪改”草案也曾经有所披露,倘使民进党利用目下所掌握的行政力量而强行将“宪改”行动诉诸公民投票,则不仅将使泛蓝阵营被迫卷入统“独”争议,而且也势必会引发台海局势的剧烈动荡。可以预言,不论是出于弊案脱困的需要,还是为08年大选着想,抑或是为确保下野后依旧拥有政治影响力的思考,陈水扁都有可能在“宪改”问题上做出挑衅性冒进;陈菊能够在民调大幅落后的情况下险胜黄俊英的事实表明,陈水扁等人的破坏性能量不容小视。

  此稿为中国网独家供新浪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777,000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台北 选举”的相关新闻
台北市长选举得票最后三名面对败选反应不一 (2006-12-10)
陈水扁对台北高雄市长选举结果欣慰 (2006-12-10)
台北高雄市长选举蓝绿各得一城 (2006-12-10)
视频:台北高雄市长选举结果今晚出炉 (2006-12-10)
视频:台北高雄今日举行市长和市议员选举 (2006-12-09)
台北市长市“议员”选举揭晓 郝龙斌当选市长 (2006-12-09)
“高雄 选举”的相关新闻
黄俊英静坐抗议高雄选举结果 媒体称废票是关键 (2006-12-10)
陈水扁对台北高雄市长选举结果欣慰 (2006-12-10)
台北高雄市长选举蓝绿各得一城 (2006-12-10)
视频:台北高雄市长选举结果今晚出炉 (2006-12-10)
高雄市长市议员选举揭晓 陈菊以险胜当选市长 (2006-12-09)
视频:台北高雄今日举行市长和市议员选举 (2006-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