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评论 > 正文

熊培云:不同的宿迁医改报告,相同的纠错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5日07:57 新京报

  12月7日,清华大学管理学院对外发布宿迁医改调查报告。由于这份调查的结果与此前北京大学所做的第一份调查结果大相径庭,引起公众激烈讨论。(12月13日《新京报》)

  针尖对麦芒,北大版认为宿迁医改的结果是老百姓所承担的医疗负担将越来越重;而清华版则认为宿迁医改是政府在财政压力极大的背景下,寻求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医疗卫生体制的过程,改革方案具有整体性、彻底性,医改应在原来的基础上继续推进。由于清华报
告出台前后存在着种种“巧合”,有人也因此怀疑清华所做的这个报告是“受宿迁政府所托”。

  写作本文,我们不妨“疑事不疑人”。中国两所最著名的高等学府搞出意见截然相反的调查报告,看似匪夷所思。面对部分公众的指责,清华调查组组长认为造成这种意见分野的主要原因,是参与调查的两方有着不同的视角与参照:北大是横向比,即和外地比,和理想状态下的医疗比;而清华是纵向比,即拿现在的宿迁与过去的宿迁比。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是半瓶水,乐观的人看到半瓶水,而悲观的人看到的是半瓶空气。对此,英国传播学者斯图亚特·霍尔的解释是,意义的真正完成,在于信息接受一方。正是这个原因,我们看到,即使是基于同一组数据,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解释。

  显然,无论是北大还是清华,作为宿迁医改的调查者,其所提供的版本都只是代表自己之权威,绝非公众之权威。对于后者来说,真正的权威报告,都装在宿迁当地民众的心里。从这方面说,两份调查报告是支持还是反对宿迁改革,都不是至关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我们如何通过更多的渠道来倾听当地民众的心声,让他们有更多渠道亲自表达自己的真实遭际与利益诉求,而不是仅靠那些短期走访式的调查报告来代言心声。

  毕竟,无论我们做出怎样“权威”的第三方报告,无论我们如何标榜自己价值的中立,都不如给当地民众一个表达自己群体意见的机会,他们的声音才是最真实的声音。

  东汉政论家王充在《论衡》中说:“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从某种意义上说,王充的这句话道明了现代政治传播的真谛———无论政治怎样运行,无论改革进行到何种地步,最真实的评价来自于受政治与改革影响的个体,因为他们才是变革的利益关系人与意义阐释者。或者说,任何旨在谋求公众幸福的改革是否成功,皆在于公众的感受。正因为此,我们听到人们常说:为任一方,无论你怎样为自己树“功德碑”,都不如民众的口碑。

  与此同时,显而易见的是,一个旁观者,无论他抱着怎样一种客观、中立的态度,都不可能像常年生活在屋里的人那样真切地知悉这间房屋是否漏雨或哪儿漏雨。回到北大与清华这两份调查报告结论的对立,双方在最长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匆匆搞出的两份“调查报告”,自然难免有纰漏之处,更不可能得出一揽子真理。

  对于宿迁医改,有不同版本的调查报告出台,不仅不是坏事,反而是件好事。因为一个人说话,不如大家都来说话。任何人、任何文献都不可能完全正确或完全错误,关键在于我们从中找出有益的东西。所以我说,不同的报告,同样的纠错,无论是北大的报告,还是清华的报告,无论是赞成的意见,还是反对的意见,最重要的是我们要从这些表面的悖论与矛盾中找到“信息增量”,并在此基础上获得更加合乎情理的解读,形成更理性的公共意见,以推进中国当下众说纷纭的

医疗改革

  □熊培云(北京学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