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凤春:以药养医困局仍未化解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5日16:38 南都周刊 | |||||||||
南都周刊:那对于这一部分贫困者,宿迁政府是怎么解决的? 魏凤春:首先,政府将一些医院转制后产生的资金投向医疗保险。另一方面,政府的财政投入主要是用在公共卫生和增加对农村合作医疗的补助上;三是为城镇低保人员建立了住院统筹和大病医疗救助统筹基金,统筹地区财政为每人每年补助240元,个人每年缴纳120元。同时,在公共卫生资源的提供过程中加入一些市场的因素,比如医院加入“120”急救中
南都周刊:这些补助还是比较低的,当穷人碰到大病时,问题还是解决不了。 魏凤春:在宿迁,要是一个农民得了癌症,想花钱把病治好,确实有点勉为其难。政府只能是“尽可能”解决问题,不能要求政府来解决所有的问题。完全解决贫困者的医疗问题,目前情况下政府做不到。 “以药养医”的困局仍未化解 南都周刊:你在报告中将宿迁医改的内容总结为“四分开,四转变”(管办分开,医卫分开、医防分开、医药分开;补贴供方变为补贴需方,定点医疗服务变为自由选择,实物补贴变为货币补贴,暗补变为明补),但也发现,医药分开并没有真正实行,以药养医的经营模式仍然存在,而这恰恰是造成“看病贵”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会不会是宿迁医改的一大隐患? 魏凤春:这肯定是一个问题,但也是宿迁一个局部地区无法解决的。早在宿迁1999年医改试点时,就设定医药分。但试点下来发现不行。在现有的体制下,不让医院卖药了,医院肯定会倒了。在我看来,要在全国把药价降下来,那是中央政府的问题。 南都周刊:对于这个难题,国际上有没有一些针对性做法可以借鉴? 魏凤春:美国的医药是分开的。但医药分开的前提是,要把诊断和药的价值变换一下。医生的人力资本要提高。现在一些医院水平高的专家,月收入有八九千元;而如果他不从开药上想办法,工资就只有两三千块钱。医生本身也是人,要关注他的人力资本。 南都周刊:宿迁医改后,医生的收入水平是不是提高了。 魏凤春:医生的收入提高太明显了,不是一般的提高。他们对此深有感触。 南都周刊:如果“以药养医”模式仍存在,医院在医药上赚的钱会降下来吗?宿迁民众花在医疗上的费用总量会降低吗? 魏凤春:实际上,即使医院开药的利润没有降低,而患者也会从中受益。比如成本可能只有10元一种药,在医改前,这种药要进入医院,需要种种环节,每经过一个环节,就要加价,最后进价是80元,医院卖给患者90元,医院的利润不高,但患者的负担很重。而医改后,药品进入医院就没有那么多环节了,医院可能会直接从药厂进药,它的进价可能只有40元,卖给患者60元,利润要比原来高,患者的负担也下来了。在医改后,医院必须通过降低药价的附加成本,才能和别的医院竞争。 在宿迁,药品仍然是医院利润的主要来源,要改革它有很大风险。因为,医院首先要保证的是医药的质量,规避医疗风险,维护医院名声,医院不会肆意降低药品价格和质量。 南都周刊:现在宿迁政府在监管上,都具体做哪些工作? 魏凤春:宿迁卫生局局长葛志健在接受我们的访谈时谈到,改制前他是公立医院的“总院长”,可以管到自然人,对医院的监管是“内部管理”。而改制后,他是医疗卫生行业的“总行长”,只能管到法人了,自然人由法人去管。这是一种新的监管理念。现在宿迁政府更多地是对医院的准入门槛(符合什么条件的,办什么级别的医院、医生需要多少职称,有多少医生和护士),国家规定的药品和价格等方面进行监管,但对医院的具体经营,比如收不收红包,这些就管得很少。 葛也谈到,监管职能与内容的转变在短期内还难以适应。医院的市场主体地位确立,使得政府以前常用的行政手段失去了权威性,卫生部门在工作中还有些不适应,在监督系统的信息化上投入的力量也明显不足。 南都周刊:“帕累托改进”是你评价宿迁医改的主要标准吗? 魏凤春:是的。比方说,原来有10个问题,解决了6个,但现在又增加了1个问题,但从总体看,总体的福利提升了,这就是一个“帕累托改进”。虽然离“帕累托最优”还有一段距离。“帕累托最优”不可能达到,但一定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宿迁的医改,是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的,比如解决了医生“收红包”痼疾。但到现在为止,“四分开”只成功了三项,这就是“帕累托改进”。 南都周刊:就是说我们不能“求全责备”? 魏凤春:没法“求全责备”。当时宿迁医改的现状是,不改革就只能等死,而改革是必然有风险的。宿迁医改,有一点让我非常钦佩:当时要把所有的医院来进行转制的风险是极大的,但这个受到地方政府、上级政府的大力支持。 搜索一下“宿迁医改”,相关网页约115,000篇。 相关资料: 1999年,宿迁开始“卖医院”式医改,将全市134家医院卖掉133家,政府不再办医院只是负责监管。 今年12月7日,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魏凤春抛出一份报告,对宿迁医改给予积极评价。 此前,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课题组发布的另一份报告,则认为宿迁医改没有成功。 清华版报告 宿迁医改阶段性成果比较显著。看病难的问题基本解决。看病贵的问题有所改进,医疗服务价格有升有降,价格明显低于周边地区。 北大版报告 宿迁医改取得了部分成绩,但违背了一些医疗卫生领域的理论规律,“看病贵”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百姓的医疗负担反而加重,潜在医疗卫生问题令人担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