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搜索:
省份: 城市:
法律领域:

冯维江:内需问题是一个收入问题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4日05:00 新京报

  扩大内需成为2007年宏观调控的突出任务,内需问题主要是消费需求问题,而消费需求问题主要是收入问题。

  内需问题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就开始显露。而近日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关于新一年宏观调控的看法,被解读为“扩大内需成为2007年宏观调控的突出任务”,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内需问题由来已久,于今尤甚。(据新华社1月2日报道)

  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出于对外部风险的预防性考虑,国家政策明显倾向于刺激内需,2005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更将“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可惜迄今为止效果并不十分显著。

  确切的说,内需包括两个方面,即国内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与消费相比,投资的特点在于在建期间投资是一种需求,而建成之后投资会转变为供给。投资的过度、不协调增长,甚至会引发经济泡沫并最终带来泡沫破灭后的通货紧缩乃至萧条。2004年钢铁、电力等行业出现投资过速,就引发了决策层和学术界对经济过热的忧虑,种种迹象显示,我国投资需求非常强劲。

  但应看到,国内的投资需求并非消费需求启动的,从生产周期来看,消费需求才是经济持续增长的推进器,没有国内消费需求配套吸纳当前投资需求转化而来的未来供给,生产容易出现过剩,这种情况下的内需增大,不但不能预防外部风险,反倒可能强化外部市场风险的后果。所以,当前的内需问题是消费需求不足的问题。

  消费需求不足主要是收入问题。在发达国家,消费需求不足多因财富缩水引起,例如

股票
房地产
泡沫的破灭,降低民众的收入预期,从而限制了消费需求。在我国,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同时涉及收入增长和收入分配两个层面。

  从收入增长方面来看,农村收入处于较低增长水平,制约了农村人口的消费需求。为了保证社会基本生活品价格和供给的稳定,国家不允许粮油产品发生大的价格波动或者上涨。在农产品补贴有限的前提下,这一政策取向,决定了当前以农产品供给为重要收入来源的农村居民的收入上限。

  此外,由于我国劳动力供给丰富,劳动力市场竞争激烈,所以价格较低,以劳动力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城市居民以及流行性劳动人口,其收入增长也非常有限。而这部分人,往往在基本生活资料持有方面还存在较大缺口,增加他们的收入有助于扩大消费需求。

  收入分配方面,一般而言,收入分配分为两类,即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前者指直接与生产要素相联系的分配,如工资、利润、利息等等;后者指通过税收、转移支付等手段重新配置国民收入。

  从初次分配的角度看,在我国由于缺乏相对独立的针对资本方的抗衡力量,劳动力供给者的工资讨价还价能力较低,所以,生产成果的初次分配对资方相对有利。而资方的国内消费倾向往往低于劳方。除了前面提及的劳动者存在基本生活资料缺口外,还因为中国的富裕阶层的消费,带有凡伯仑所谓的“炫耀性”色彩,他们所消费之相当部分是进口

奢侈品,不构成国内消费需求。

  例如,2006年1-10月,我国进口工业制品4904.5亿美元,占同期进口总值的76%,其中,进口机电产品3471.1万美元,增长24.3%;进口汽车18万辆,增长竟达到了40.2%.近日,财政部调高进口奢侈品税率,意在削弱富裕阶层的对外需求,甚至引导之而为内需,不过价格上升可能更切合他们对“炫耀性”的期待,效果未必佳。

  总之,最后的结果,造成初次分配向国内消费倾向较低的人群倾斜,这构成国内消费需求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

  从再分配的角度看,我们的再分配体制尚在探索之中,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人们对未来生存状况信心不足,用养儿、储蓄等自我保障方式取代社会保障,直接后果也表现为当前消费需求不足。

  此外,除了提升劳动者工资讨价还价能力外,将再分配作为矫正初次分配有利于低国内消费倾向人群的机制,也是具有可操作性的,只要将力度控制在不损伤生产积极性范围之内即可,当前的再分配制度在这个方面也还有进一步改进的空间。

  内需问题主要是消费需求问题,而消费需求问题主要是收入问题。因此笔者认为,解决内需问题,一要增加农村人口的收入,二要提升劳动者在初次分配中的地位,三要建构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核心的国民收入再分配体制。

  □冯维江(中国社科院亚太所博士生)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