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搜索:
省份: 城市:
法律领域:

苏应奎:中国观众与电影的距离有多远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4日09:40 东方网

    年末岁初,各行各业又都在忙着盘点“家业”。发端于新闻界的每年迷恋于“十大新闻”情结的各界、各类花样百出的“十大新闻”,又惯性地充斥近期大大小小媒体的版面。如果说,在这辞旧迎新的时刻,多展示些莺歌燕舞的好景象也是一种可以理解的需要的话,那么,如能在“盘点”过程也能做些反思性文章就显得难能可贵,当然也更有意义。

  接读年末出版的第52期《新民周刊》,见有为去年中国电影做的一个特辑,就别有意味。特辑的总题是:《2006中国电影:梦想照进现实》。总题表露的意思或许文气了些模糊了些,但封面提示标题《2006中国电影:拜金疯狂》,或许多少透露了该刊所要表达之一二。我的读后感是:该刊做此特辑的态度是认真严肃的。许多判断来自于大量经得起检验的调研可得。例如,谁能否定得了编辑从特辑文章中所反映的2006中国电影现状所作出的这样一个判断:“无论是大投入还是小成本,也无论是名导演还是无名小辈,每一个都有梦想,每一个又都很现实。要名的得了名,要利的得了利。任何一方,都可谓''梦想照进了现实''。但对于一心想进电影院看一部自己真正喜欢的电影的中国观众来说,梦想与现实之间尚有不小的距离。”——话说得够委婉够客气的了。而事实上,这个“距离”远着呢,且年复一年越拉越远。资料显示:走进电影院看电影的观众,从1997年的293亿人次,下降到目前年仅7000万人次!且呈继续下滑的趋势。1988年,中国有一万多家放映单位,2001年只剩下了3000多家,电影院纷纷改弦更张。这就是中国电影和观众远离电影的现状。

  观众与电影“距离”的拉远,原因多多,例如娱乐样式的多元化,网络的兴起,碟片市场的兴旺,盗版的猖獗,bt、电驴下载,等等。但是,喜欢电影的人都知道,只要有可看的合适电影,只要价钱适中;有些特好的电影,即使票价高些而又在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大家还是愿意走进电影院,去感受那种例如在家里看碟片时无法感受到的那种场景气氛,例如大片的强烈声光效果。观众对中国电影的冷落,说到底,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电影质量太差没人看,电影票价过高看不起。例如就一些中国大片质量而言,特辑引用权威人士和普通观众的批评说,“形式远大于内容,是中国大片的致命伤”,“大片始终缺少内涵缺少内在的精神”,“一般俗艳和空洞”,“一些导演为名利所系,为现实考虑,沉湎于宣扬争权夺利、忠孝节义的文化价值”等等。就电影整体而言,看似光怪陆离,但大多脱离社会实际,脱离普通百姓生活,戏说帝王将相,三角四角情爱,权谋、敛财、凶杀……一部比一部血腥,一部比一部霸道,“每年三百部影片中的绝大多数仍是糟粕”,“是观众无法容忍的烂片”,有观众坦言:“干嘛跑到电影院花钱卖罪受,折磨自己的智商!不是我们不想看电影,而是中国电影没法让人看。”电影质量上不去,客观上当然与电影创作环境有关,诚如作家朱文所言:“中国电影是一个禁锢最严重、开放最晚、限止最大的领域”。此说不能说没有道理。只是“上推”容易“却责”难。想起德国汉学家顾彬先生近日批评中国作家的一句话:“中国作家老是强调历史条件不允许我这样或那样”。看来中国的电影家与中国作家一样,常以此原谅自己不作为的理由,当作拿不出好电影、好作品的遁词。这未免让人有点泄气。

  至于电影票价虚高,已是广大电影观众多年的心头之痛。年末的12月25日,新华社电讯有权威报道:目前我国的电影高票价和百姓收入不符。据中国影协统计,我国收入最高的三大城市,电影票价为人均收入的1/486,而国际上这一数字一般在千分之一以下。80年代初,中国电影的平均票价是0.10元,票房收入近30亿元;2005年,中国电影平均票价已涨到30元以上,票房收入20亿元。25年的时间里,电影票价上涨200倍,票房却缩水近三分之一。——25年里中国物价的涨幅,相信物价部门会有权威的数据。不清楚还有哪些商品、物品,25年里涨了200倍的?!就电影票现有价格(又何止30元),不把观众拒之门外才怪呢。让人忧心的是,高票价不仅在电影,在其它文化、文娱场所也有类似情况。据新华社日前报道,不少剧场戏院也与大众消费渐行渐远,票价高得更令人乍舌,动辙数百元,甚至上千元的票价,百姓无不望而却步。电影或戏剧质量差、价格高观众日少,观众越少价格越高,这样的一种恶性循环,特别是这样的一种脱离国情、价格严重背离价值的票价市场,或说这样的一种文化生态现状,与“和谐文化”的“距离”,又是多么远啊!

  据说目前一些所谓的大导、名导,都在致力于制作迎合洋人口味且能赚大钱的电影,或用心思于期望捣鼓出一部可以在国外弄到个什么什么奖项而与本国百姓基本无缘的电影。他们的壮志雄心可嘉,但请他们别忘了,离开了13亿人口的本国观众和本国市场,舍本取末追名逐利,此途肯定不是最佳选择。

  拿出高质量的影片,降低虚高的票价,吸引中国广大观众走进影院,满足广大民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是中国电影的唯一出路,是中国电影繁荣的标志,也是中国电影人的良知所在。到时,中国电影可与世界电影同步争雄的日子,为期想必也就不会很远了。作者:苏应奎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