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搜索:
省份: 城市:
法律领域:

陈斌华:台湾高雄的前世今生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4日16:39 《环球》杂志

  高雄是台湾地区第二大城市、最大的港口,是南台湾重镇。这里有着港都旖旎的海滨风情,有着南部特有的淳朴与热情,同时又因为是民进党、“台独”势力的大本营、根据地而充满草根政治色彩。

  尽管多次到高雄,但这个城市对我来说,还是“横看成岭侧成峰”,难以看清她的真面目。就像骄阳照耀下的爱河,既温柔婉转又波光刺眼。

  港都风情让人醉

  高雄市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全年长夏无冬。市区依港口而建,一条10多公里长、有一个浪漫名字的河流——爱河横贯市区。街道两旁椰子树摇曳婆娑、凤凰木热情似火,整个城市洋溢着绮丽的热带风情。

  高雄港是名列世界前十名的天然良港,从地图上看,寿山与旗后山南北相对,两山夹峙,成为高雄港的天然屏障。港外侧的旗津半岛是一个长11公里、平均宽度为200米的狭长沙洲,成为一道天造地设的防波堤,把风浪都挡在港区外,堤内港阔水深,水不扬波,让人不由感叹上天对高雄的偏爱。

  清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高雄港(当时称“打狗”)开商埠,成为继基隆港后台湾第二个通商口岸。日本殖民者占领台湾以后,于1908年动工修筑高雄港,到

二战时已初具规模,但随后高雄港遭到严重破坏,港内沉船达170余艘,丧失了航运能力。台湾光复后,开始打捞沉船,清理航道,修建港埠设施,恢复工作到1952年大致完成。此后,高雄港经过多次大规模扩建,成为台湾最大的商港和世界大港之一。高雄港距厦门港只有165海里,目前在两港、高雄港与福州之间开办了两岸海上试点直航。

  到了高雄,才知道“港都”名不虚传,偌大的港区内停泊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万吨巨轮,泊位上整整齐齐地码着成千上万的集装箱,塔吊等装卸机械正在紧张地工作,一片忙碌景象。不过由于两岸“三通”迟迟未能实现,加之上海、釜山等周围大港的崛起,高雄港在世界十大港口中的排名下降,目前的排名是第六。

  高雄港也是台湾最重要的渔港和军港。高雄现有鼓山、前镇、旗后等渔港,拥有远洋和近海渔船2600多艘,远洋渔船作业区包括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其产量居台湾第一。另外,台湾最大的军港和海军基地——左营港就位于高雄港北部的左营。左营港面向台湾海峡,形势险要,港区宽阔,台湾从法国购买的“拉法叶”驱逐舰就停泊在港内。台湾海军的弹药总库、油库等也设在那里。记者曾经目睹几艘泊在港内的海军补给舰,据说是为南沙守兵提供物资补给的。

  在高雄市民心中,爱河是最具地方意象的代表性景点。因为这条贯穿市区南北的河流,承载着几代高雄人的成长记忆。对于现在五六十岁的人来说,在那个民风保守的年代里,爱河是与心爱的人散步、划船的约会圣地;对于三四十岁的人来说,爱河除了爱的记忆,还夹杂着盐埕区、地下街的繁华;而对于今天的年轻人来说,清污整治后的爱河是高雄市区最富有人文气息的地方,是他们去泡吧的首选去处。

  一言难尽高雄人

  高雄与台北相距不到400公里,却如同两个世界,这不只是指气候的差异,还有民风的不同。高雄人有着亚热带地区和南部特有的淳朴、热情、豪爽,感觉很像大陆福建南部乡亲。台北人看高雄人,觉得他们“土气”,不够时髦,没见过世面,不像台北人那么井井有条,甚至有“在高雄红绿灯仅供参考”之说。

  而高雄人看台北人,却觉得他们太虚伪做作,过于循规蹈矩,待人不够真诚豪爽。

  我在高雄有不少好朋友。记得第一次到高雄,就因为我吃晚饭时说了一句“喜欢吃猕猴桃”,一位刚认识的朋友连夜到超市买了很多猕猴桃送到我的房间。

  2005年12月我到台湾南部采访县市长选举,一位台北的朋友开车送我和同事到高雄,到了高雄,他就“失业”了。我们在南部工作与生活、娱乐,基本都被当地朋友“包”了,高雄友人的豪爽热情、不拘小节,让这位台北的朋友叹为观止。

  不过,高雄毕竟是“美丽岛事件”的发生地,在民进党、“台独”势力的长期宣传、误导之下,使得这个城市的“本土”气息特别浓厚。

  2004年3月,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投票前,我去高雄采访,乘坐

出租车去一个选举造势场合。司机获知我是从台北来,以为我是台北市民,立即问我在“大选”中是支持“蓝的”还是“绿的”。这位老兄看来是一位“深绿”支持者,随即无比热情地向我宣传如何如何应该“投绿”,最后甚至表示,假如我能答应,车钱可以免了。

  而就在这次高雄之行中,我的两位普通市民朋友偷偷地告诉我,会投票给泛蓝的候选人,“但是我们不敢在公司里头说,公司里大多数都是‘绿’的。”那感觉,让我想到“绿色恐怖”这个词。

  2006年12月9日,高雄进行了新一届市长选举,蓝绿再度殊死对决,民进党以1114票的微小优势胜出,守住所谓的“本土首都”。即将开始的又4年的绿色执政,应该会让这个城市的政治狂热继续地狂热下去。

  不过,还好高雄有爱河!

  高雄的前世今生

  高雄市位于台湾岛的西南部,地处嘉南平原与屏东平原之间,面临台湾海峡南口,面积约153平方公里,辖区呈长弧形,人口130多万。除了西侧的寿山地势高起,境内多为平原,腹地宽广,有爱河、前镇河及后劲溪流经市区。

  高雄的原名并不好听,叫“打狗”。最先开拓高雄的是明朝都督俞大猷。到17世纪初,高雄的渔业日趋发达,贸易日益昌盛,与大陆往来频繁,逐渐成为台湾西部大港。1662年,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后,在台南设“承天府”,下辖“天兴”、“万年”二县,其中万年县县治就位于今天的高雄市。清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清政府在台南设台湾府,下辖台湾、凤山、诸罗三县,其中凤山县县治设于兴隆庄(今高雄市左营旧城)。

  1895年日本殖民者占领台湾后,正式改名高雄并将其作为“南进”的基地积极经营,先后扩建高雄港,将纵贯铁路修筑到高雄,并铺设高雄至屏东的支线,修筑的环岛公路也经过高雄,还在高雄建立了机械修理、化学等工厂,使高雄成为台湾南部的物产集散中心、工业和军事重镇。

  1945年

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光复后,高雄成为当时的台湾省省辖市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1979年7月,高雄市升格为与“台湾省”、台北市平级的“院辖市”,如今与台北各为南、北中心城市。

  高雄市工商业非常发达,但其文化教育、卫生医疗事业与台北相比落后很多。全市只有一所综合性的大学——1980年才创立的中山大学(被称为台湾最年轻的大学)和二三家公立、私立“学院”,高校数量、规模连台中市、新竹市(县级市)都不如。(记者 陈斌华)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