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搜索:
省份: 城市:
法律领域:

周之南:注水GDP不值得广州如此兴奋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5日00:11 红网

  广州市2006年的地区生产总值将达到6236亿元,按照现行汇率和户籍人口计算,广州人均GDP将超过11000美元,成为中国内地第一个跨入人均GDP过万美元的城市。按照世界银行的衡量标准,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是公认的从发展中状态进入发达状态的标线。有评论认为:“广州可以说是站在现代化的门槛上。”(据1月4日《第一财经日报》报道)

  媒体给此报道配以醒目标题,称《人均GDP超越1万美元,广州率先“发达”》,在各大新闻网站上,这条新闻也都被布置在显著位置,处处透露出按捺不住的兴奋。果然值得如此兴奋吗,未必。

  首先,广州人均GDP中的“人均”两字,就很值得推敲一番。既然是“人均”,那么是“人”的都应该算作平均的分母,户籍人口是人,外来人口同样是人。2006年广州6236亿元GDP,是全体参与广州经济建设的公民共同努力奋斗的结果。然而,统计人均GDP时,这6000多亿元却只算是702万户籍人口挣来的,其他外来人口被剥夺了分享劳动成果的权利。就是在这样的逻辑之下,有关方面计算出广州的“户籍人均”GDP超过了1万美元。这有说服力吗?

  根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广州市总人口994.3万人。我们经过简单的换算就可以得出结论,2006年广州实际人均GDP为7770多美元,距离1万美元尚有不小差距。就算我们姑且承认所谓世界银行的“发达”标准,此刻的广州离发达至少还有人均2000多美元的距离。有资料说,日本、中国香港、新加坡和韩国的人均GDP分别是在1984年、1987年、1989年和1995年超过了1万美元。我想,他们的“人均”前面断然不至于加上“户籍”两个字。

  人们对GDP的反思已经有些时日了,单纯的GDP不能代表科学发展的水平,这应该说早已成为大家的共识。那么,加上“人均”两字的GDP就可以摇身一变,成为现代化的标志了吗?人均的GDP同样只能代表发展的速度,与中央强调的“又好又快”之间还有太大差距。关于现代化的标准,美国专家英格尔斯提出了十项指标,除人均GDP之外,尚有产值比重、人口比重、大学生比重等重要参数。而联合国的现代化指标,更加关注预期寿命、成人识字率和人均购买力。即便是广东省自己制定的现代化标准,也还包括了

社会保险参保率、环境综合指数等,人均GDP只是其中的十分之一。

  仅仅是一个注了水分的“人均”GDP,不足以证明广州已经率先“发达”。好在种种迹象表明,广州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着清醒。在广州市第九次党代会上,市委书记朱小丹提出,到2010年广州人均生产总值超过10000美元,基本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任务。这里的“人均”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均,而发达和现代化也正需要在这种实事求是的状态下,去奋斗去实现。

稿源:红网 作者:周之南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