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池墨:个人合作建房,莫把杭州作温州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0日08:50 南方网
在离38号地块报名最后截止日期1月16日还有8天的时间,杭州个人合作建房的发起者突然宣布在1月8日下午1点重新开始报名。就在大家都以为合作建房成功有望时,合作者中信银行突然再度宣布退出,这次挫折把杭州合作建房再度推到了死亡边缘。有人说,“可以宣布合作建房的38号地计划已经失败。”(据1月9日焦点房地产网) 此次杭州合作建房遭遇挫折,其实可以预料,因为杭州的合作建房者的组织并不严密,准备并不充分,遭遇失败也就在所难免。杭州个人合作建房发起者并不是“主动出击”,而是等待着合作者前来报名,这多少有点像招募散兵游勇的味道。杭州合作者建房发起者究竟有多少号召力和凝聚力,以及合作者有多少经济实力,确实有待观察。在这样的情况下,银行当然不敢贸然跟进。可以说,杭州合作建房模式,从一开始就前景黯淡,流产也就可以预料,并不让人感到吃惊。 去年底,温州市个人集资建房发起人赵智强透露,他们已经通过当地一家房产公司以1.0458亿元的价格得到一块政府出让的30亩土地。而这1亿多元的土地出让金,全部来自温州个人集资建房的260个会员。据悉,这1亿多元将交银行保管,“只有在集资建房代表、银行、开发商、地块所在村委会四方到齐的情况下,才能行使支配权。”消息传出,在全国房地产界引起震动,也让购房者看到了合作建房的曙光,全国各地欲合作建房者跃跃欲试,大有将温州模式推而广之的味道。 在开发商一统天下、商品房价格如日中天的当今楼市,温州模式无异于一枚重磅炸弹,让开发商感到震撼,也让人们拨开了房地产价格的迷雾,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温州合作建房模式无疑具有破冰意义。但是,温州合作建房的成功,并不代表全国其它地方的合作建房也可以成功。作为组织比较松散的民间组织,如果没有足够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倡导者很难一呼百应,而响应者也会寥若晨星。更重要的是,合作建房者还要有足够的自备资金支撑,如果身无分文还高呼合作建房,无疑是在痴人说梦。 温州合作建房的成功,一是倡导者具有足够的号召力和影响力,二是合作建房者备有相当的资金,三是与开发商的房价相比,合作建房者显然大有赚头,因此,温州才有了合作建房的“土壤”。而合作者的集资款“只有在集资建房代表、银行、开发商、地块所在村委会四方到齐的情况下,才能行使支配权”,则显示了温州合作建房组织制度的严谨。制度才能显示公平、公开、公正,管理才是成功之道,否则,合作者就不能处在平等位置,合作资金也无法得到安全保证,合作建房模式也就会面临流产,温州的合作建房者深知这一道理。 显然,杭州的合作建房者没有温州合作建房者组织严谨,也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撑。杭州虽然是省会城市,但其经济并没有温州发达。温州民众富裕,这是它的优势,也是能够开创先例的先决条件,更重要的一点是,合作建房的成本远远低于开发商的成本,这就给了合作建房者以机会,也催生了合作建房的市场。从价格角度来说,合作建房者的市场,是开发商拱手相送的市场。 但是,杭州不是温州,温州的成功不代表杭州的成功。不能说杭州的合作建房者是异想天开,但显然高估了自己,低估了合作建房的阻力,杭州的失败是一种偶然中的必然。 当然,作为与商品房抗衡的合作建房模式,也并非就只有温州一枝独秀,只要组织到位,合作紧密,再有资金支撑,一样可以取得温州成绩。问题是,我们该怎样对待合作建房,是认真、紧密地去组织,还是喊一个口号或者仅仅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去与开发商竞争,这很重要,事关合作建房的成败。让我们欣慰的是,作为杭州合作建房组织者之一的步凌云说他们绝不放弃合作建房,他们将会根据这次失败的情况吸取教训,从头再来。从步凌云的决心中,我们看到了合作建房者的决心,更看到了购房者不堪忍受的楼市价格之重!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