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日回顾:

刘洪波:惠民政策不是用来感谢的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2日08:47 南方报业网

  刘洪波

  2007年春运铁路不涨价,这是铁道部刚刚宣布的,宣布内容还包括今后也不再上浮。这就是说,这些年已成惯例的春运期间铁路票价上浮已经寿终正寝。

   这当然是一个好消息,铁道部说将使数千万人直接受益,同时提醒运力仍很紧张,春运期间有的线路和方向无法全面满足旅客的出行需求,铁路部门将尽最大努力为旅客创造较好春节旅行环境,并呼吁旅客朋友妥当安排出行时间,合理选择交通工具,尽可能避开客流高峰期出行。

  这些年,我虽然已经接受了铁路春运涨价的现实,但未能明白春运涨价的理由何在。最直接的理由,大概是票价上浮,就可以调节客流,有些人本来要回家团聚,交通费用高了,他就不回去了。为此,报纸上还宣传过“民工在打工地点就地过年”的新现象,据报因为得到了关心,民工由衷感慨“跟回家过年一样”,甚至据说还有民工称比回家过年更热闹。

  我对这种“调节”理论始终不能认同。人的需求并非总是一调节就可以省掉,一个人要用电、用水、吃粮、穿衣,价格高低虽然可以调节需求量的多少,但人总要能够生活下去,不至于能够调到没有需求。春节返乡,对中国人意味着什么?应该不能只在“反对过洋节”时才去赞美吧,过年要回家,正是一种缺乏弹性的需求,一种调节难以奏效的需求。

  当然,有人要硬犟,我也没办法。自从“价格调节市场”深入人心以来,就有人反复地说,任何东西紧俏,都是因为价格还没有高到合理的程度。按照这种说法,世界上就没有供给问题,而只有价格问题。大学入学资格紧俏,那就定价读一年十万元;电力不足,那就每度电价格翻个倍;如此等等,我相信定能让一切不再紧俏,哪怕发生了饥荒,都可以做到“粮食供应充足”;如果春运运力紧张,那就把价格再上浮,总可以浮到大家都坐不起车的程度。我想,这种道理,往好的方面说是一根筋,实事求是地讲是冷血。

  很多人会说,铁路春运不涨价是一个惠民政策。我虽然承认铁路春运不涨价是一个好消息,但并不认为这是一项“惠民政策”。是的,春运不涨价,旅客都受惠,但问题是春运享受到不涨价的铁路交通,到底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还是一种额外的恩惠。如果本该如此,那不过是还回了权利;如果这是额外的恩惠,那无妨叫做“惠民政策”。我看春运涨价只是一度有过的一种做法,这种做法道义上很难站得住。

  某种程度上,我甚至疑惑我们是不是应该有“惠民政策”这样一个说法。政策是什么呢,政策就该是为民众利益而存在的,政策不利于民,简直就可以说那不是政策,哪怕它有政策的全部形式,至少从正当性而言,它不具备被视为政策的资格。说哪一项政策是一个“惠民政策”,就好像原本政策可以是惠民的,也可以是不惠民的,现在我们采取惠民的那一种,于是大家要赞美一下,感谢一下。

  以前常见到人说要“感谢富民政策”,我就感到有些怪怪的。我知道很多人说得很由衷,听的人也很受用,但政策如果不富民,难道要穷民吗,穷民可以是一个现代政府的政策吗?当然,中国确实有过搞“穷民政策”的时候。不过,后来不都控诉过了,拨乱反正过了,人们对政策本该如何不是认识清楚了吗?

  政策应该是富民惠民的,否则就没有道义上的合理性。政府是民众组织来办事的,办了好事也无须特别表示感谢。国家就是要以人为本的,我实在不能想象国家除了以人为本还能以别的什么东西为本。现在都讲国际惯例,我看,没有“惠民政策”这样的概念,没有人“感谢富民政策”,不必强调“以人为本”,正是一种国际惯例。

   或许,就中国的特殊情况而言,因为一些政策并不惠民,有过“穷民政策”和不以人为本的时代,所以要特别强调政策要惠民、富民、以人为本。这可以说明包袱之沉重,但不可以认为惠民、富民、以人为本是需要特加感谢的恩典。

  (作者系《长江日报》评论员)

  稿源:

南方都市报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