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日回顾:

大地:彩铃其实只是一种消费理念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6日01:45 新京报

  彩铃会成为新一轮音乐传播手段,是不可避免的事实。但是真正出色的歌手和作者必须经得住时间和市场还有大众的考验,目前某些彩铃界的歌手和作品都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彩铃只是代表了一种消费理念。

  彩铃成为音乐界2006年难得可以值得纪念的一件事,生活的角度来看并不让人觉得夸张。手机已经变成一个普通大众手里不可缺少的玩意儿,铃声越来越靠近我们熟悉的音乐,特别是随着增值服务的增多,彩铃让原本就已经足够平民化的压缩格式更加接近大众,让音乐无时无刻不存在于日常生活之中。

  虽然很多人的脑海里依旧保存着彩铃和音乐之间、手段与盈利之间的争论,可如今彩铃早就成为唱片公司资金来源和歌手生存的新手段。当时的争论早就不是问题,问题在于用什么模式去争取更合理的收益和用良性的方式来解决其中需要面对的实际问题。不可否认的是,彩铃不仅仅是SP的摇钱树,更是公司签下很多名不见经传的歌手的主要目的。他们只要掌握版权,运用好网络和手机两方面的强大消费宣传平台,就可以从中得到之前敲破头也想不到的收益。

  对于有意识的消费者、SP、唱片公司、歌手(作者)来说,是多赢的经营模式。

  彩铃会成为新一轮音乐传播手段,是不可避免的事实。当然对于我们这些长期听磁带和CD亦或是黑胶长大的听众而言,彩铃虽然不是自己生活的必要方式,但多少也受到它的冲击,并为自己一直热爱的音乐担心。因为我们认定,音质等原来认同的欣赏方式才是音乐传播的基本因素。

  现今却是消费市场决定了最终一切。如果光从传统唱片销售方式来经营公司,国内大部分公司都要面临关门的困境,卖唱片根本收回不了资金。所以彩铃的出现可以从多方面盘活公司。刘德华、谭咏麟等人都自觉地加入到彩铃宣传的前沿,用前辈的身份带领潮流,对怀旧听众也是一种启示。

  但实际上彩铃对那些特别忠实的音乐爱好者影响不是很大,彩铃的作用只是将原先把音乐当做可有可无的那部分人用筛子淘汰出局而已。在过去,有人不但听歌,还自己抄资料,把这些资料和磁带唱片都保存得很好;也有人有听则听,好听的多听几遍会唱,买唱片不管正版盗版,也懒得去研究歌曲或者歌手的故事。到了现在,前者变成了还在购买唱片的乐迷,后者就成了喜欢换点彩铃的消费者。音乐传播到今天的境地,多样化的手段早就把那些蜻蜓点水一样的过客拉到另外的阵营,唱片销售的对象,属于那些真正喜欢这些作品的听众。

  至于彩铃歌手是否会成为目前这些歌手的取代者,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彩铃和网络一样,给许多有才华的人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但是真正出色的歌手和作者必须经得住时间和市场还有大众的考验,目前某些彩铃界的歌手和作品都不具备这样的条件。胡德夫三十年来也没卖出过多少张唱片,但是他和他的歌会一直被中文歌坛所铭记。人们需要的,还是一种隽永的美丽。那些一直在购买传统音乐载体的人们就是在坚持这一点。彩铃歌手经常采取投机取巧的方式用烂俗代替通俗,实际上是在悄然抹去艺术给人享受的一面。某些无聊的改编歌,还有直白到有点让人招架不住的词,都令人不禁摇头。

  它们不像民间歌曲一样有历史和地域的沉淀,也不如真正的音乐作品给人思考和享受,只是雷同某些生搬硬套的小品和

相声,硬挤出一点笑料。说白了,是一种缺乏生活缺乏底蕴的表现。有平台是好事,抓住成功的关键才是王道。

  所以彩铃这个东西,让人是又爱又恨。不过它也体现着各人的生活方式,无非是一种选择,无非是一种消费理念。

  关键是好歌并没有因为彩铃而减少,音乐依然在生活中无处不在,那就很不错了。

  大地(广西乐评人)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