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日回顾:

冀者:城市化狂欢下的农民失地隐痛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6日08:42 南方网

  中科院院士陆大道日前作客中科院“科学在线”访谈时,以“触目惊心”形容目前各地盲目追求大规模、高标准以及严重浪费土地的城镇化“冒进”现象。他指出,目前共有48个中国城市要建“国际大都市”,与此同时,陷入“种田无地、就业无岗、低保无份”的“三无”困境的失地农民也越来越多。中国城镇化进程,以每年制造两个波士顿城的速度进行。世界各国城镇化的进程各不相同,从20%到40%的城镇化率,英国经历了120年,法国是100年,德国是80年,美国是40年,前苏联是30年,日本是30年,而中国仅仅用了22年。

  城市化在“三农”研究领域不算什么新鲜事物。近些年来许多地方官员和专家学者一提到破解“三农”问题,就言必称城市化。将农村变为城市,将农民变为市民,不论在各地具体的“三农”工作中,还是在学者们的理论研讨会上,都有着不错的销路。

  举目神州,这几年在农村新建的大广场、大马路、大工业园又何止万千,其占用农地面积之广、投资金额之巨简直突破我们的想象极限,真正是“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伴随着此类事件数量的激增和农民权益受损程度的加剧,它们在报纸上所占据的版面位置却越来越不重要。究其原因,无非是所谓“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已无法触动各位贤明读者的神经,人们早已见怪不怪了!

  什么是城市化?问10个农民,恐怕有8个会不假思索的告诉你:城市化就是征地。残酷的现实在他们的脑子里树起了这样的等式:城市化=大兴土木=征地=补偿不公=损害农民利益。

  GDP的驱使也好,乌纱帽的诱惑也罢,一些地方政府官员对于城市化比率的迷恋简直超过股民对

股票指数的渴望。许多地方官员无视农民意愿,拿出“当官要为民做主”的责任与魄力,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霸王硬上弓”,结果营造出不少玉外絮中的“驴粪蛋”式的城市化工程。

  土地是农民生活的最后保障,然而往往在各地的城市化过程中,农民的基本保障(医疗、就业、养老)还没解决,“命根子”却先被铲除了。洗脚上田的农民守着空荡荡的广场,没有工作,没有社保,手里光攥着个城市居民的户口本,喝西北风啊?

  在“三农”研究领域有两句话被反复提及。一句是:“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权利的保障问题;另一句是:“三农”问题的解决办法在“三农”之外。在实践中,后一句往往被人们最大限度的演绎,而前一句却被我们最小限度的发挥。

  缩小城乡差距,不等于消除城乡差别。城市化的目标,应该是人文社会与自然生态的有机结合,是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的有机结合。城市不是农村发展的标准,“城里人”更无权将自己所理解的城市化概念强加到“乡下人”头上。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