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日回顾:

魏英杰:星巴克进故宫,资本与传统的对话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6日10:18 新京报

    作者:魏英杰  

    星巴克开进故宫根本不存在什么糟蹋中国文化之嫌,而更像是一场资本(及其背后的文化形态)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对话。星巴克之于故宫,是消费主义进入传统文化内核的象征;故宫之于星巴克,则是打开传统文化的大门,以开放姿态迎接商业文明的隐喻。

  近日,一位电视主播芮成钢在博客上呼吁,请星巴克从故宫里出去。理由是:星巴克“在西方已经成为一种符号”。

  开在故宫附近或许可以,但开在故宫里面,成为世界对于中国紫禁城记忆感受的一部分,实在太不合适。这不是全球化,只是糟蹋中国文化。”这一呼吁居然博来不少支持和喝彩,再次显示了某些人虚弱的文化心态。

  如果按照这位主播的逻辑推演,二百多年前开始建造的

圆明园,就已经是西方文明对中国
传统文化
的一种戕害。圆明园的“西洋楼”是对欧式园林的仿建,素有“东方凡尔赛宫”之称。这种不顾祖宗传统的土木工程,比起在故宫开个咖啡馆,岂不更是对传统的挑衅,怎么还担当得起集传统
建筑艺术
之大成这样的美誉?以此类推,央视新大楼更不能以扭曲的后现代主义面孔出现。芮成钢先生请星巴克“退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黄线以外”,对于这一些与传统文化格格不入的现象,是不是也该振臂高呼一把?

  这番话看上去有点抬杠的味道,我也理解芮成钢先生的心情。但是,他这种文化焦虑意识,其实建立在一个过于狭隘的视域基础上,这不仅无法挽回传统文化的“体面”,还给人一种文化自恋的可笑印象。归根结底,星巴克开进故宫不过是一个商业行为,只要一纸合约还在,要请人家出门,也得按商业规则办事。否则,人家既有合约在手,又无破坏周围环境之实,凭什么请人家退场?

  在我看来,星巴克开进故宫根本不存在什么糟蹋中国文化之嫌,而更像是一场资本(及其背后的文化形态)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对话。这样的对话,在当下无处不在,正是今日中国之形象写照。星巴克之于故宫,是消费主义进入传统文化内核的象征;故宫之于星巴克,则是打开传统文化的大门,以开放姿态迎接商业文明的隐喻。以全面对抗的心态看待当下的现代化进程,不仅难以体会全球化的真谛,同样无法承继传统文化的菁华。

  不无微妙的是,芮成钢先生一边以捍卫传统文化的姿态呼吁打倒星巴克,另一边却大力借助西方人———“他者”的话语资源,为自己的论调加码。他在博客里吁请星巴克退场的一大理由是,“大量西方人,尤其是知识界人士,觉得这种做法太恶心,是对中国的不尊重”。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