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仰佑:教师末位淘汰是个馊主意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9日00:14 红网

  南京市白下区教育局日前宣布,今年该区将正式试行教师末位待岗培训制度,这也意味着教师的“铁饭碗”在真正意义上被打破——排在最后的老师将面临待岗培训甚至下岗的惩罚!这一举措不仅在老师中引发地震,也让家长们高度关注。(2007年1月17日新华报业网)

  白下区教育局有关人士认为,由于教育的发展和社会对教育要求的提高,教育主管部门包括很多学校也都在探索教师的评价机制。此次白下区实行的教职工“末位待岗”制度,等于给教师上了“紧箍咒”。制定这项政策是为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

  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对教师进行严格的管理考核,确实很有必要,但必须严而有“格”,讲究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有专家说得好,教育是特殊行业,教师是特殊职业,他们面对的是生动的学生,因此工作有其特殊性,所以在教师队伍中使用末位淘汰本身不是非常科学的方法。

  首先,不合时宜。在应试教育愈演愈烈的情况下,推行这一制度,只会加剧教育不公平。事实上,现在衡量教师的优劣偏重于学生的成绩和升学率。教重点班的老师无疑会优于普通班的老师,可后者的付出不一定比前者少。如此一来,今后谁还愿意教普通班?谁还愿意做那些(如转化“差异”生等)吃力不讨好的事?

  其次,难以量化考评。实施末位淘汰的前提是,必须设定一套非常科学而合理的量化考评体系。教师的责任是教书育人,其教学质量如何,取决于自身的素质和学生的基础及接受能力。同一个教师教不同的班级,他的“收益”是大不一样的,其劳动成果是很难计量的,因此,全面考核一个教师是很困难的,仅以处在“末位”就被淘汰是不可取的,因为即使都是“劳模”、精英,也总有“最后”,说不定甲校的“末位”不比乙校的“首位”差。

  第三,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实施末位淘汰带来的一个负面效应是,进一步加重教师的心理压力。现在教师的压力已经够大的了,虽然压力大并非是坏事,但超出了极限并非是好事。国内外教育家都一贯主张对学生实行“愉快教育”,因为宽松、信任、愉快的教育氛围,能够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试问,头上整日套着“紧箍咒”的教师,哪有宽松、平和的心态来引导学生健康活泼地成长?有家长问得好:对老师的考核到底是看哪些方面?是成绩、升学率还是其他?因为考核就是指挥棒,起的是导向作用。如果看的主要是学习成绩、分数,老师势必要加班加点地忙。如果考核成绩不好就会面临下岗的严厉惩罚,这种竞争机制会不会导致老师把负担转嫁给小孩呢,孩子的压力会不会越来越大?

  据说,在法国、德国、日本、韩国等一些国家里,中小学教师作为国家

公务员具有身份保障权,即非因法定事由和非经法定程序不得被降职、免职,中小学教师职业是相对稳定的。既然在白下区事实上很少有教师因“教得不好”而被踢出教师队伍,而是要犯下严重的“教育事故”,或触犯“高压线”并造成严重后果才有可能算做“不合格”,那就表明出台末位淘汰的针对性并不强,对少数“不合格”教师,完全可以按照已有的相关规定和程序进行处理,为什么非要别出心裁地出此压抑教师心智的馊主意?

  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的方法很多,诸如关心尊重、教育培养等等。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最省力,靠套“紧箍咒”来管理教师,确实省事多了,但并非上策,看起来有用却并非真正有效。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记住你的管教的目的应该是养成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要让别人来管理的人。”(《教育论》)管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采取人性化的措施,要相信广大教职工的觉悟程度,不要用简单化的手段来取代过细的思想政治工作。好的管理,关键在于助长教职工的兴趣和热情。切切记住:一项制度遭到众多人的反对决不是什么好制度。

    稿源:红网 作者:沈仰佑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