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魁兴:王朔也是一支清醒剂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9日09:14 东方网

  自2000年出版《看上去很美》之后,作家王朔便淡出公众视线。半个月前,为帮一个女歌手打官司,王朔出来“扎场子”,将娱乐圈“小骂”了一下。近日,王朔重出江湖对时下的许多热门话题进行了炮轰,比如,骂影视——国产的SB大片我不看,骂“80后”——这帮孙子只知有港台,骂“红楼”——“红学家”最无聊。虽然王朔比几年前老了几分,但他的谈话仍是带有攻击性的恣意畅言。(1月18日《华西都市报》)

  有人说,王朔重出江湖再开骂戒,是为新小说的出版预热。我们还不知道王朔的小说是否出炉,即使王朔真为新小说在炒作也无不可,在如今什么都要炒作的今天,王朔自我炒作一下也很正常。这话暂且不说,笔者只想说说王朔的骂。在我看来,王朔也是一支“清醒剂”,应该让一些人清醒一下了,至少应该起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作用,然而这作用似乎难以发挥,这不能不让人深思啊。

  如今的文坛、娱乐圈乱而浮躁,静下心来认真搞艺术的越来越少。让我们顺着王朔的“嘴”看看如今的文坛、娱乐圈乱到什么程度浮躁到什么程度吧。

  前不久上映的《满城尽带黄金甲》可谓大大丰收,尽管离10亿票房预期还有很大距离,但在国内创下3亿票房实属不易。因为《黄金甲》除了炫耀,实难再有其他收获。它及《夜宴》和《深海》“冲奥”榜上无名,是“意料之中”的。如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周星教授所言,代表中国“冲奥”的影片应有如下特点:一是要代表中国鲜明的文化形态;二是有相当的艺术质量;三是有世界人类文化共同推崇的人性共有的东西。而《黄金甲》恰巧缺少“中国元素”。这样的纯商业大片看与不看都无所谓。然而,荣获威尼斯金狮奖的电影《三峡好人》,有“中国元素”,却没有《黄金甲》那样的票房。这是电影界的尴尬,这是社会的尴尬。大片还不该骂吗?我说王朔骂得好。

  有人说“80后”的说法是不科学的,或许是如此。但是谁也无法否认,在文坛上确有“80后”这样的小圈子。我不否认他们将来可能有出息,但他们现在的作品还缺乏厚重感。本来这不是批评的对象,他们之所以引人注目之所以让人瞧不起,是因为他们中有些人太张狂太自以为是了。如,韩寒的骂不可能有人叫好;郭敬明的抄袭,被王朔痛斥为“不要脸”,可他却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这就点恬不知耻了。至于最近在娱乐圈风生水起的张一称王朔是过气文人,是最后的回光返照,我看文人中有张一简直就是文人的耻辱。“80后”作家中确有人该骂,王朔骂得好。

  《红楼梦》等“四大名著”是我国的宝贵文化遗产,改编成电影电视是无可厚非的,可是谁尊重原著了?随意解读名著,随意改编名著,几近成风,以至于戏说历史、变脸名著充斥荧屏充斥文化市场。难道不恶搞就显不出艺术了?难道不恶搞荧屏就空白了文化市场就关闭了?在我看来,恶搞名著恰恰是“艺术家”无能或黔驴技穷的表现。如果真无能或黔驴技穷了,就一边坐着去,何必恶搞名著。恶搞名著就该骂。

  对王朔这支“清醒剂”,有些人是不认可的,这与浮躁的大环境有关,也与王朔的粗口有关,但是语粗理不粗。在如今很多这个家那个家对文艺界的乱像三缄其口的时候,有王朔比没王朔好。当然,我们也希望王朔嘴上也积点德,多讲一些文明语言。只是本性莫移,如果移了本性,王朔不再是我们熟知的王朔,那还是不改得好。


作者:张魁兴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