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伯静:从张纪中看中国导演的买椟还珠症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2日15:22 新华网

    作者:姜伯静

  刚进2007年,中国的影视圈就结结实实的挨了一记闷棍:期望值颇高的《满城尽带黄金甲》和《夜宴》在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竞争中结伴出局。日子还得过,希望总还有,痛定思痛就先免了,因为“Q公”教会了很多人如何“止痛”。但为什么伤心的总是我们呢?从张纪中身上我们也许能看出一些端倪,因为张艺谋、冯小刚的奥斯卡梦刚刚“歇菜”,张纪中就发话了。

  2007年被誉为影视圈“四大古典名著年”——《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成了四块“肥肉”,“内地金庸剧掌门人”张纪中宣称要把自己拍摄的《西游记》拍出特色,其主要特点就是借鉴《金刚》的特技,把孙悟空还原成一个猴子形象(1月20日《华西都市报》)。

  在“正宗孙悟空”六小龄童要拍电影、动作天王成龙、李连杰要烤洋“

汉堡”、日本大拍娱乐版《西游记》不断“出新”的严峻形势下,张纪中想要“出彩”的压力很大。但在别人都尝试着把孙悟空“人性化”的趋势之下,张纪中却想要把悟空“还原”成一只猴子,且要借鉴《金刚》特技,其“超凡的想像力和超凡的表现力”无疑将是对孙悟空的又一次摧残。

  说心里话,张纪中的导演功力有一套,但在想象力和表现力方面却不敢让人恭维。近几年他最得意的《射雕英雄传》无非是把袁和平在《黑客帝国》中的“空中定格”动作设计模仿得炉火纯青,只不过没交“专利费”罢了。如今,他又要学习《金刚》,老天说不定都会哭的。

  《金刚》想象力的精髓应该在于人与兽的情感,张力体现在兽的“人性化”,特技只不过是一个辅助手段和噱头罢了。

  “特技”可以刺激人的感官,但震撼不了人的思想。一部成功的影视作品,特技、场面之类的东西永远是支流、内容、情感才是永远的主流。奥斯卡的“特效奖”看似重要,但实际只是一个陪衬,一个真正的导演看中的肯定不是什么“最佳特效”。所以,特技、场面只是“盒子”,那种能够震撼人心灵的导演思维才是真正值钱的“珍珠”。

  可张纪中却正好来了一个认识上的颠覆,把美国大片的“珍珠”扔在一边,抱着个“盒子”乐得直冒鼻涕泡,准备上演一出新时代的“买椟还珠”。

  很遗憾,不光是张纪中,中国的大部分导演们都只看中了那花里胡哨的“盒子”。张艺谋如此,陈凯歌如此,冯小刚也是如此,现在张纪中又开始大张旗鼓地宣扬这一理论了。

  无怪乎中国影视除了投资水平越来越高以外其他水平不怎么见长,从张纪中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出原来中国导演大部分都患有非常严重的“买椟还珠”综合症。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