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博渊:大国崛起的背后是什么?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4日08:50 国际在线

  作者:许博渊

  如今新事物不断涌现,我这样年纪的人大有跟不上形势之感。2006年,北京又突然冒出许多“量贩式KTV”和“量贩式”的招牌来。

  “量贩式”是什么?为什么叫这个名字?我决心问个究竟。日前,在一家“量贩式”门前,我问正在卸饮料的两个年轻人,他们说不知道。又问门卫,门卫说是唱歌的地方。至于为什么叫“量贩式”,它与普通KTV有什么不同,他就答不上来了。迎面来了一个文员模样的姑娘。我上前询问:“姑娘,请教你一个问题,什么叫量贩式?”她告诉我,是吃饭的地方,那里的菜式和数量是一份一份定好的,客人根据自己的爱好和饭量自己挑选。可我心里还有疑问:既然是吃饭的地方,为什么有的地方招牌是“量贩式KTV”?于是我走进店里,在走廊里遇到一个小伙子。他说和吃饭没有关系,是唱歌的地方,他在里面唱过,所以知道。但是,他也说不清量贩与不量贩有什么区别,又为什么叫这个名字。他说,就是老板也不一定知道。

  这“量贩式” 不像汉语,倒有点像日语。日本人借用汉字表达他们的语言,有时候我们能猜出意思,有时候则意思完全不同,所以,这类出口转内销的文字很伤脑筋。记得上世纪80年代刚引进快递业务的时候,有一家公司直接自称“某某急便”,后来消失了,还是用地道的汉语“快递”。大概“急便”总让人觉得与厕所有什么瓜葛。为了弄清楚眼下这个“量贩式”,我请教了一位精通日语并多年在日本工作的朋友,他说日语“量贩”是批发的意思,至于KTV为什么冠以“量贩式”,他不知道。我还不死心,又请教了另一位多年在日本工作的朋友。这位朋友说,是唱卡拉OK的小包间,但他肯定,日本没有这样的“量贩式KTV”。他来了兴趣,打电话问了中日新闻促进会的负责人(这个促进会的成员都是常年在日本工作、精通日语的新闻工作者)和日文版《今日中国》的总编辑,他们也不知道。这位朋友又打电话询问了北京东城和西城两家著名的KTV,其中一家回答,说有小姐陪唱的是量贩式,没有陪唱的不是。

  我只能打住,因为,说不定其中有不足为外人道的东西。我也不准备自己尝试一下。我实在没有这个兴致。

  我的朋友圈子大多是在国外闯荡了一辈子的人,居然还被引进的洋玩意儿难住,实在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有朋友指出,这是商人的噱头,利用人们的好奇心理和崇洋心理,故作神秘,故意叫人摸不着头脑,故意搞些带洋味的名称,以便吸引顾客,使人觉得这那是世界上最先进、最前卫、最文明的东西,常常出入浸淫其中,你便可以在一夜之间变成洋绅士。此话不无道理,而且,这样做的也不是一家两家,而是一种风气,一种时髦。这种风气的力量是如此之大,以至于我们自己一些好东西也要起个洋名字才卖得好。这种风气造成一种什么样的社会心理呢?只有一个:凡是外国的东西都是好的。

  也不能全怪商家没有骨气,消费者也有责任,如果大家都抵制这类“洋不洋,乡不乡”的东西,断了商人的财路,他们就不会这么干了。在一段时间里,国产的商品和服务确实不如外国的,但本土企业家需要鼓励。据说韩国人就是这么做的,结果他们的产品质量上去了,有了自己的品牌。

  现在人们都在议论大国的崛起。大国崛起自然有各自的条件和机遇,但都有一个东西,即精神。精神可以各种各样。以前,强盗精神可以促使一个国家崛起为大国,现在不行了,要靠志气,民族志气。以前我们强调自力更生,但一度走了极端,拒绝向别人学习。现在我们提倡向别人学习,却把自力更生的精神丢掉了。这是国人好走极端的又一个例证。

  无论是物质文明的建设,还是精神文明的建设,都需要精神。200多年前德国哲学家赫尔德说,每一个道德和政治文化的背后各有一个精神。没有精神光有躯壳是不行的,比如共和政体,如果没有民主精神做灵魂,就只是一个空壳而已。台湾当局总标榜他们如何民主,最近“立法会”的闹剧却表明,他们恰恰缺少民主的精神,那民主制度不过是一个没有灵魂的空壳。

  一个民族有没有健康向上的精神,是决定这个民族能否崛起的关键。缺乏精神支撑,也许在一段时间里会有进步,但不会有后劲,到了一定程度就会停滞不前。我一向主张重视学习其他民主的优秀文化,并不时批评我们自己文化中的腐朽成分,致使一部分人感觉不爽。但我不改初衷。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我们要培养一种精神,要找回自己的魂魄。在此过程中要借鉴其他民族的经验,大的、远的不说,就把脚跟前的小国韩国人的自强精神学来,也可以受益不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