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罗伟民:且慢为“高尔夫反腐”叫好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9日16:32 红网
作者:罗伟民 江苏省政协委员王雨时向省政协九届五次会议提交了一份提案,建议反腐倡廉应加强监管公务员中的高尔夫球运动会员。(1月26日《现代快报》) 打“虎”从高尔夫下手,不能说是无的放矢。第一,高尔夫作为一种奢侈消费,就入会会卡而言,尽管价位不一,也多在十万以上,况且每打一场球还要另加好几百的费用,这多少让人吃不消。一般工薪阶层埋不起单,政府官员如果自身清廉,单靠合法收入,想常在绿茵场上展身手也非易事,同样埋不起单。第二,从高尔夫落马的官员已有先例,譬如原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司司长郝和平也因贪玩高尔夫而栽了跟斗。诚如红网昨天(27日)登载署名为陈才的评论文章《“高尔夫反腐”是杆好“球”》指出的,“一个普通公务员,却频频出现在高尔夫球场上,反腐部门如果还不引起警觉,恐怕就是反腐部门之失了。” 从上述理由讲,这样的提案并非无道理,“奢侈品反腐”有它存在的意义。笔者稍微浏览了昨天(27日)各方评论,叫好者不在少数。王委员还特别提出,“必要时请检察机关从高尔夫球运动会员名册入手,调查公务员,特别是党政领导干部的受贿嫌疑。”腐败是社会的蛀虫,国家和谐的大敌,各界如王委员般肃贪清腐的急迫心情,笔者可以理解。但是,“高尔夫反腐”有它的局限性,阻碍了实际的可操作性。 其一,消费场所的特殊性,导致了普通大众对其监督不像其它腐败来得一目了然,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检举只能靠纪检部门单方面的努力,加大了反腐的难度。其二,作为企业,必然有为客户资料保密的需要,从法理的角度说,除非纪检部门掌握了厉害证据,必须调查相关资料,否则高尔夫俱乐部不可能透露会员的私密。其三,即使纪检机关能俱乐部嘴里掏出信息来,资料真实性可信性恐怕不会很高,难保他们不会对资料作弊。再者,现在的腐败分子的资质和头脑不可小觑,有哪个官员腐败了,蠢到把自己的真实情况登记呢?比如前面说的郝和平,2003年,向上海一家医疗器械公司老总要了一张会员卡和高尔夫球杆,价值22万元,会员名字为“何平”。2004年,郝和平向广州一家医疗器械公司老总要一张高尔夫球会员卡,价值3万美元,会员名字为“何平”。能进得了那个门,就必然会有其它手段。 试想一番,面对站在高尔夫球场上大肆挥扬手中棒子的“大款”,纪检部门能一眼就察觉哪个是“吃腥”的官员呢,监督者能辨别谁才是真正的大款呢?如果真要揪,真要挖,那得耗费多少时间跟精力呢?你总不可能时时刻刻都“咬住青山硬不放”,长期盯哨站岗吧? 把反腐这根杆打在高尔夫上,毕竟腐败行为业已发生,顶多是治标之举。与其把力气使在“高尔夫反腐”上,不如加大力度加强监督机制的完善,使官员们有贪的贼心而无贪的贼胆。譬如说,完善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对治理官员腐败,对反腐倡廉,从国外成功的实践经验看,就是最为根本和有效的方式之一。别的咱不谈,以香港特区为例,自回归以来,就开始实行公务员申报利益制度,官员资产都被详细披露,供市民查阅。前财政司司长梁锦松,就因为在买车问题上被指责有利益冲突的嫌疑,招致媒体的质疑和批评,最终辞职。 陈毅元帅说的好,“手莫伸,伸手必被捉”。不怕你伸手,可是伸了手那就让你无处遁形。1997年党的十五大就确立反腐新思路,加大制度建设,从源头遏制腐败,让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在腐败分子头上,“治病于未发之前”,“治病于初起之时”,这才是治本的“良药”。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