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子砚:代表抢白官员应成为角色常态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30日08:13 法制日报

  石子砚

  1月28日,两则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的“抢白”新闻,读来让人很有感触。一是广州市建委领导回答问题时,一小时才入正题。人大代表杨锦链4次打断讲话,批评其答非所问(1月28日《信息时报》。二是重庆市教委副主任在回答关于如何堵住买卖生源漏洞的质疑时,政协委员雷亨顺抢白官员:“不要扯远了,请直接回答问题”(1月28日《重庆晚报》)。

  尽管场面比较尴尬,但是笔者不禁为杨锦链、雷亨顺敢于较真的做法叫好。与那些在开会时打瞌睡的代表委员相比,与那些只知道举举手、投投票、走过场的代表委员相比,杨锦链、雷亨顺这种不给面子的打断和“抢白”,才应是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应有的风采与品格。这种打断与“抢白”,这种与公权力的“对抗”,这种理性的批判力量,是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角色的自我归位。

  其实,这两则新闻是可以从不同视角解读的。首先,无论是建委主任的“一小时才入正题”,还是教育主任“不是很清楚,这个我举不出来”的搪塞,都在一个侧面折射出某些公共管理部门对于民意的“冷漠”。正因为这种“冷漠”,正因为这种对民意“冷漠”的习以为常,所以无论是建委主任还是教育主任,在面对“民意”的质询时,才会如此手忙脚乱、答非所问。

  而公共管理部门的这种坏毛病是如何养成的呢?笔者认为,与其说是公共管理部门天生架子大、懒惰,倒不如说是因为某些代表委员的“疲软”和“不作为”所“娇生惯养”出来的。不可否认,大部分

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都是积极参政议政的。但是,不排除也有一些代表委员的“身份”,仅仅成为了荣誉和利益的象征,身在其位,不谋其政,仅仅是来走走过场而已。不为民请命,不心忧天下,不直言敢谏,也不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被坊间称为“好好先生”、“哑巴委员”。

  事实上,也正是“好好先生”、“哑巴委员”的存在使一些公共管理部门常年官话连篇、逼实就虚就可以蒙混过关。“好好先生”、“哑巴委员”与“懒惰”的公共管理部门的心照不宣、相互“迁就”已成为一种常态。在这种情况下,民意的上升渠道就不会畅通,民生问题的解决曲折波动,而公众利益与公权力的博弈也失去了应有的平台。现在,“突然”冒出两个“不识趣”的“打断讲话”与“请直接回答问题”的“抢白”,确实很新鲜。

  显然,这种“不识趣”的打断与“抢白”,才是一个健康的生态格局。只有这种针尖对麦芒的打断与“抢白”,以及由此产生出的批判性的力量,才能使公共管理部门直面百姓,直面包括高

房价、看病难、学费高以及柴米油盐酱醋茶在内的民生问题,才能使民意的表达渠道畅通,才能使代表委员真正成为民生利益的代言人,才能产生利益博弈的平台和对话机制,才能使民意升华为到公共决策的过程中。换句话说,与公权“对抗”应是代表委员的“自觉”与“天职”。也只有这种打断与“抢白”越来越多,公共管理部门才会有压力,也才会形成公权力与民意的良性互动。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