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展:杜康之争,谁来解忧?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04日00:08 新京报

  最近,多家媒体报道,伊川杜康酒厂再兴讼案,其向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请求撤销商标评审委员会准予汝阳公司注册的“汝阳杜康”商标。此讼结果如何,尚待观察,但该厂此举,却再次引起人们对“中华老字号”背后问题的思考,那就是:历史遗产成“包袱”,何痛之有?

  曾经,作为“中华老字号”产品,借曹操“何以解忧,惟有杜康”的名人效应,“杜康”畅销全国。但是,随着伊川、白水、汝阳三家酒厂对“杜康”商标的争夺,彼此侵权官司旷日持久。最终,“杜康”盛极而衰,于去年被逐出“中华老字号”。之所以如此,原因之一是在彼此兴讼的同时,忽视了对历史遗产的精心呵护与严肃传承。

  春节将近,因其蕴含的特殊文化味道,“中华老字号”商品正日益走俏。与此同时,却也出现了耐人寻味的现象:一些“中华老字号”产品的生产商,纷纷打出“正宗”牌,宣称自己是“独此一家,别无分号”。可消费者看到的却是“乱花渐欲迷人眼”,因为“独此一家,别无分号”,事实上变成了“家家开花,处处有号”。

  排除假冒伪劣不说,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原因自然是“皆为利来,皆为利往”。当然,在商言商,利无害于义。不过,假如言“利”太过,完全不顾于“义”,即不顾历史文化遗产的品质保证,不顾消费者的理性选择,甚至不顾“中华老字号”之“老”的独特,而仅仅只是你争我夺所谓“独此一家”,那么,其结局很可能与“杜康”等同。

  品牌对企业的价值不言而喻,对消费者的意义也众所周知。正因如此,品牌才是宝贵的、稀缺的资源,而“中华老字号”品牌更是“王冠上的明珠”。在

传统文化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作为历史文化遗产的“中华老字号”,更当以此自勉自励,而不宜你贬我损,终致两败俱伤,以致遗产反成“包袱”,酿出且痛且苦之酒。

  春节里,提着“中华老字号”串门,无形之中,就是在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笔者希望,我们能够借这种独特的文化传播路径,使更多的“中华老字号”持久地散发出中华文明浓郁的节日味道,而不只是一个个昙花一现,虽然谋到了一时一地之利,但最终败落成泥成灰,既令企业心痛,更使消费者神伤,复让“老字号”真的“老”去。

  □周展(北京学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609,000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