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渔:文学界为什么没有贾樟柯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05日08:45 光明网

  作者:王晓渔

  在《三峡好人》中,女护士三峡寻夫,在企业家联谊会的洗手间里看到和合集团董事长丁亚玲女士的照片。这位女士既是丈夫的商业合作伙伴,也可能是丈夫的生活合作伙伴。有趣的是,贾樟柯在表现这位在电影中始终没有现身的第三者的时候,使用了女诗人翟永明的照片。

  在电影的鸣谢名单里,出现了她的名字,同时还有另外一位诗人欧阳江河的名字。这种现象并不让人吃惊,在《站台》里,那位声称轻音乐就是“轻松的音乐”的文工团长就是由诗人西川饰演。作家和导演的合作由来已久,冯小刚的贺岁片《甲方乙方》里,那个失恋之后寻死觅活的男青年就是由小说家刘震云饰演。而刘震云不仅出演具体角色,他也几乎成了冯小刚的御用编剧。除此之外,莫言、刘恒等小说家也都与导演们有着甜蜜的合作。

  翟永明、欧阳江河、西川在诗歌上的成就,并不逊色于刘震云、莫言、刘恒在小说上的贡献。但是诗人与导演的合作,在中国,在贾樟柯之前非常少见。这种合作当然不是指提供一张照片、出演一个角色,也不是指撰写剧本,而是指电影具有了诗性,这也是中国电影所匮乏的品质。在此之前,我们经常听说一部电影的好坏取决于剧本的好坏,而剧本的好坏取决于原著的好坏,甚至有人把中国电影的不景气归咎于中国文学的不景气。反过来,也有人认为中国文学的不景气,是因为作家被导演开采过度,这两种相反的观点有一个共同的预设,就是认定电影在消耗文学创造的精神资源,似乎电影本身无法构成精神资源。从当代中国电影的现状来看,这种预设并不为过。但贾樟柯的电影,尤其是《三峡好人》的出现,改变了电影和文学之间的“逆差”。贾樟柯的电影之所以具有诗性,不是因为他与诗人相交甚笃,也不是因为他聘请了诗人做自己的高参,而是因为导演本人具有一种自发的诗性。从细节上看,《三峡好人》有不少值得商榷之处,可是它标志着电影开始“反哺”文学。

  在很长一段时间,文学陷入题材决定论,谁描写重大题材谁就是重要作品。这一说法后来得到纠正,作家们意识到题材的大小和作品的好坏没有必然关系,逐渐放弃宏大题材,转入微观叙事。但是新的问题再次产生,作家在进行微观叙事的时候又回避了对重大的精神问题的艺术探讨,螺蛳壳里做不了道场。于是,又有作家要放弃微观叙事,重新回到宏大题材,如此反复,成为一种徒劳的循环。《三峡好人》以三峡作为背景,题材不可谓不宏大,又以一男一女的寻妇和寻夫为叙事线索,称得上微观至极。宏大和微观相互映照,非但没有比例失调之感,反而让人觉得收放自如。

  与宏大题材和微观叙事的循环类似,现实主义和超现实主义也出现多次更替,先是现实主义统一天下,然后是超现实主义的叛乱,随后是现实主义的回归,两者走马灯一样你来我往。《三峡好人》在这个方面作出很多尝试,不乏突兀之处,诸如女护士与丈夫在马路上的舞蹈,诸如“三峡移民纪念塔”变成火箭。但是更多的情节值得回味,比如“摩的”将男主角带到江边,指着江水告知目的地到了,按照现实主义的习惯做法,无非是揭露“摩的”斩客,这里却并非如此,江水深处确实是目的地,只是由于三峡工程已经沉到水面以下。最后空中走钢丝的镜头也极为精妙,它既是现实中发生过的新闻事件,又是一个恰到好处的隐喻,以轻盈的方式表达着行走在危险边缘的思考。

  随着现实主义的回归,近年来“底层写作”在文学界成为一种时尚,而它的主要假想敌就是精英。精英不为底层民众说话,精英只为富人代言,这种指责不绝于耳。这种批评并非毫无道理,但是过度夸大或者人为制造精英和大众的对立,只能加剧而不是缓解这种分裂。贾樟柯的电影是典型的小众电影,其中的精英意识要远远超过诸多为观众喜闻乐见的贺岁大片,可是它对于日常生活的关注,又使得那些道德批评宣告无效。这是一部具有现实感的电影,同时也是一部具有诗性的电影。一些作家表示为了现实感不惜放弃艺术性,那只是为自己的无能寻找一个富有道德感的借口。两者不是鱼和熊掌的关系,而是鱼和水的关系。

  《三峡好人》的意义,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它既注重宏大题材又擅长微观叙事、既运用现实主义又运用超现实主义、既有精英意识又关怀底层。这种“既……又……”的思维方式没有摆脱“二元框架”,《三峡好人》的意义正在于它完全跳出了这种框架。当代文学围绕这些问题产生的重重焦虑,在贾樟柯那里不复存在,他没有借助这些理论脚手架,却直接抵达了自己的制高点。从这个意义而言,这部电影将给中国文学带来诸多启示,它也将成为作家们的精神资源。

  贾樟柯的主要焦虑不是电影内部的种种问题,他在这些方面既拥有信心又拥有能力;但是电影外部的市场问题,也就是电影生态问题,却是他必须面对却难以解决的。对于中国作家来说,情况恰恰相反,首先需要考虑的不是市场问题,而是如何像贾樟柯一样处理文学内部的问题。看过《三峡好人》,我们不妨问这么一个看似荒唐的问题:文学界为何没有“贾樟柯”?(作者为同济大学文化批评研究所讲师)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