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良臣:复试考思想品德等于逼人虚伪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06日10:38 四川新闻网

  作者:闵良臣

  中国人本来就聪明,而在我看来,中国的网民更是了不得,万千才俊都深藏于这一群“哥哥、妹妹”之中。比如我上面这个题目,原想取个《“思想品德”怎么考》,可在浏览新闻后面的跟帖时,忽然发现一帖,仅四字:逼人虚伪。这真是字字见血。

  随着教育部2007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成绩查询在网上开通,各大高校的考研复试政策也已陆续出台,而其中一项政策就是在复试中要考查学生的道德品质。怎么考呢?仅据清华大学研招办主任郭钊的说法是,复试中各院系会就一些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国内外时事等进行提问,侧面了解考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等。(2月5日《北京娱乐信报》)

  招研究生,想要各方面素质其中包括“思想品德”素质都比较高的,这无可非议。问题是对这种形而上的东西是否也能有一个标准,又有谁来制定,制定的这个东西是否就真的能称为标准,依据何在?否则,搞不好,真正素质高的学生没招进来,招进来的反而是那些早已练就了一身“说假话”的本事的人。如此一来,岂不事与愿违?

  印象中不久前,杨振宁还在公开场合表示,中国大学生的素质很高,绝不比西方比英美等国家大学生的素质差。我不知道,一个获得过诺贝尔奖的大科学家所说的那很高的素质中是否也包含有“思想品德”的素质。

  但不管怎么说,现在我们的学校我们的大学已经意识到大学生中有些人素质不高,这应该算是好事。意识到了,就要想办法解决。可众多有识之士的看法都是“从娃娃抓起”,同时,也要求大人配合。我们当然不能再出现连幼儿园连小学生也想依靠给老师送礼来获得老师的青睐和当上班干部的丑陋现象,即如有网友所说,“应当在中小学增设公民教育课,讲授社会文明及社会公德”。但更重要的是,大人社会不能太龌龊。否则孩子一成人一入大人社会,很快就会被同化;而况他们原本就早已被动地接受大人地“熏陶”呢。

  此外,如果我们没有一个实在要算得上是正确的标准答案,又有谁能认定一个报考者的思想品德是优还是劣?比如,报道中说,在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硕士研究生复试中,该校教育科学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等部分学院首次对考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就进行了这样的考查,如“你认为做人的基本准则是什么?”“你如何评价你周围的同学?”而之所以设定这类问题,据首师大教育科学学院招生负责老师介绍说,是为了让导师多角度、多侧面了解考生的综合素质。而这类看似聊天的题目,往往能在不经意间体现一个考生的思想品德状况、个人素养、心理素质以及人生观、世界观等综合素质。通过考生的回答及其言谈举止,可以判断和了解考生的个性心理倾向、生活处世态度、沟通合作能力等素质。

  我当然不能说像我们这样一个正处在大变革期间的社会就没有一个“思想道德观”。但平心而论,正因为我们社会的飞速发展,我们社会的思想道德观也就在不断地跟进。再说,从来就没有亘古不变的思想道德观,或说思想道德观也总是随着社会的进步而进步,随着社会的改变而改变。因此,谁也说不了,那些有关“思想品德”的考题在多大程度上可以代替我们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思想道德观。现在还拿北师大那道考题来说:“你认为做人的基本准则是什么?”这应该不止一个答案。如A答: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如B答:利己也利人;又如C答:在法律的许可下,只做利己的事。你能说只有A是对的吗,或者只有具备A和B的思想道德才能算得上是高素质的,而C的思想道德素质就一定不合格?恐怕不能这么打分。退一步说,就算是我们设有几个答案,让ABC都对,可若是碰上明明一“葛朗台”,却偏要说自己喜欢大公无私,又该怎么办?尤其是这样的人当他知道你是在考他的“思想品德”,说不定会伪装得更像。

  这样说,也绝非就不要“思想品德”,更不是要那些大学生只去走所谓的“白专道路”,但一定不能逼人虚伪。否则,那效果绝不会比不考“思想品德”好到哪儿去,或许更坏。

    来源:

四川新闻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