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警惕限价房成为特权者的牟利工具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07日07:38 新京报

    作者:秋风

  限价商品房是政府为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而于2006年推出的一项新政,不过,在福建,全省第一例限价房还没有开盘,就已经有了腐败的味道。(昨日新华社报道)这座位于泉州的限价房楼盘,开发之初定位于面向中低收入家庭的社会保障性住房。但目前泉州市面上该楼盘私下转让似乎热火朝天。正常到售楼处登记的都买不到房,反而是那些不去登记的人能够拿到购买名额。这些人随即将此转买,收取五六万元的红利。当然,能够获得这种特权的人,大多数是当地政府部门人员或者有政府关系的人。

  事实上,类似的故事在

经济适用房上就已经表现出来了。就在最近,有人公开在网上叫卖北京的经济适用房房号,价格高达十几万元。这些人士也可能是因为拆迁等原因得到了经济适用房指标,但不排除其中有人是靠关系、靠金钱获得的。

  这样的故事表明,在制度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实物补贴很容易变成掌握特权者分肥的工具。

  应当说,限价房之类的政策本身就有点不合常理,因为笼统的“中低收入群体”概念把城市百分之七八十的家庭囊括进来,政府如何能够帮助得起?这种覆盖政策看似十分大方,实际上政府却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采取成本最小的方案:政府不掏现金,而是减免某些收入,但居民要享受政府的这些补贴,先得自己掏出一大笔钱。

  也因此,这些制度从一开始就存在偏差:真正需要帮助的穷人可能拿不出买房的钱,即使价钱再便宜。于是,政府本来准备帮助“中低收入”群体,最后只帮了中等收入群体,低收入群体反而享受不到政府的税费减免优惠。

  但是,相对于极其有限的供应量,中等收入群体仍然规模庞大,其内部仍须进行更严格的筛选,权力、关系就发挥主要作用,腐败随之而生。而享有权力、关系的通常是收入相对较高又稳定者。最终,限价房很可能只帮助了整体社会结构中收入较高、较稳定或与权力关系密切的群体。

  问题出在两个方面:政府的住房福利不是采取真正的补贴方式,而采取了税费减免政策。这两者的性质是完全不同的。税费减免使得政府轻易地扩大福利覆盖面积,因为反正也不用掏钱。但由此造成的供应与需求的巨大缺口,很容易导致福利的逆向分配。当然,假如政府官员的权力受到严格制约、监督,供需缺口巨大只不过会增加排队成本,而未必导致福利的逆向分配。但现实是,一些地方政府官员的权力未受到有效制约与监督。

  针对这两个原因,或许可以采取两条对策:最根本的办法当然是监督政府权力,但这一点缓不济急。比较可行的办法是,将政府对民众的住房福利义务从税费减免,改为真正的现金或准现金补贴。这样,政府将会被迫缩小福利覆盖的范围,瞄准真正的低收入群体,真正帮助到需要帮助的穷人。当然,此举也可把

公务员及国有部门排除在外,这就将大幅度减少内部人操作的风险。

  在这一办法的背后隐含的一条根本原则是,大多数家庭应当依靠自己的努力在房屋市场上解决自家住房问题。

  当然,在城市,近些年来房价急剧上涨,从大城市蔓延到中小城市,让相当数量家庭望房兴叹。面对这一趋势,建议变革现行的土地与房屋供应模式,打破政府对城市住宅用地的垄断,允许部分农村集体土地通过稳妥的方式自行转化为城市建设用地;打破

房地产开发商对房屋供应的垄断,允许民众采取多种方式建设住房,比如居民可成立住宅合作社购买农地建筑自用住宅。

  经过这样的变革,房价才可能恢复正常,大多数家庭可自行解决住房问题,政府只用尽心帮助最贫困的5%至多10%的家庭。这是走出限价房困境的根本出路。

    来源:新京报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