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春运一票难求的出路在改制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10日11:16 南方报业网

    南方都市报社论

  原标题:票价政策两难,出路在改制

  春节将近,每年一度的人口大流动再度轰轰烈烈地展开,春运购票难照例成为社会关心的重要议题。其实,这个问题已经议论多年,甚至已有二十多年。火车一票难求的问题如此长时间都没有解决,一定有某种深刻的原因。

  显而易见的深层次原因是文化因素。春节是团圆的节日,异乡人思乡心切,希望回家与家人团聚,哪怕回家途中有再多困难。正是这种文化心理驱动着水陆空春运大潮。考虑到运输能力及价格因素,大多数人选择了铁路。不幸的是,铁路却恰恰是相对供给能力最差的交通工具。

  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过去20多年间,中国铁路发展大大滞后于经济增长与社会变化,运输能力始终处于十分紧张的状况。其直接原因是长期投入不足。与公路建设相比,这一点一目了然:全国每年投入铁路建设的资金总共只有600亿元左右,公路建设投资却高达3000亿元。原因很简单:公路建设早早走出了单纯依靠政府投入的旧体制,地方政府、外资和民间资本纷纷投资公路。尽管也出现了收费高、收费多等现象,但充裕的投资毕竟促进了公路建设快速发展。相反,铁路作为计划经济最后的堡垒,至今依然维持着政企合一体制下的独家垄断,投资基本依靠政府,而这一整套旧体制的基本特征就是供给不足,形成一种典型的“短缺经济”。

  一方面是供给严重不足,另一方面是票价被政府控制,相对于人们的主观估价来说显得过低。这两个因素相加,自然催生黑市,春运期间就成为黄牛党生意最好的时节。那么,黄牛党是如何获取车票的?近日网上流传一个帖子,题为《黄牛党自述:火车票哪儿去了以及如何买到火车票》,直接将购票难原因归结为铁路部门的垄断运营和铁路部门集体寻租。而之所以有寻租现象,就是因为官价与黑市价格有较大差价。

  面对这种情形,不少学者运用经济学基本原理论证,铁路部门应当上调价格,这样一来可以抑制需求,减少排队,一旦价格上调到一定水平,黄牛党也将无利可图,而被清除。有关部门大约正是依据这一点,而于上世纪90年代出台了春运期间上浮票价的政策。

  但这种做法自始即遭到严重质疑。因为这种做法唯一的受益者是垄断的铁路部门,它将获得更多收入,但是,它似乎不会因此而增加供给。涨价政策能够对春运紧张略有缓解的话,那也只是因为,高票价让一部分收入最低、因而对价格敏感的乘客放弃回家的打算。在很多人看来,用价格手段剥夺这部分民众的愿望之实现,有点冷酷。

  在实现社会和谐的大背景下,铁路部门今年取消了春运期间票价上浮的政策。铁路部门损失一笔意外横财,舆论对此普遍予以赞赏。不过,票价不上浮也导致黑市价格与官价差距拉大,黄牛党炒卖的激励更大,因而,铁路部门工作人员归纳今年春运购票难的三大原因,其中两条就与价格有关:春运票价不上浮、黄牛党扰乱春运秩序。

  看起来,铁路春运票价陷于一种两难困境。不过,大多数公共政策可能都面临多个价值之间的权衡取舍,因而都多多少少不能让人全部满意。因此,公共政策的合理性通常不能完全来自其内容的合理性,而必须以其程序上的合理性作为补充,即在一定的普遍规则之下,依据某种合理的决策程序确定。票价浮动或不浮动的理论依据,可能都有一定道理,所以,哪种规则更合理,就更多地取决于程序。可惜,不论是当初的春运票价上浮,还是现在的不上浮,都没有经过这样的决策程序,这让其对公众、包括对学者的说服力大打折扣。

  不过,舆论既然对票价不上浮普遍表示赞赏,那么,政府现在所要做的,就是如何在这一套制度下最有效地达到它所设定的目标,也即,如何强化对售票系统的监管,如何完善售票制度。比如,是否可以考虑成立某种有外部人士参与的巡查组,对各个售票点的出票情况进行检查?或者是否可以考虑实行购票实名制。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公共决策程序之所以重要,还有一个原因,即通过某种公共辩论,探究各种从制度层面解决春运购票难问题的办法。

  不过,这只是在现有的政企合一的独家垄断体制下做文章,公众其实更应当关注更高一层的制度问题,即改变整个铁路行业目前的经营体制。铁路行业政企不分是阻碍社会资本投资铁路、从而妨碍供给增加的关键。在这种体制下,根本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价格,因为,即使是提高票价,该信号也不可能自动地起到刺激铁路部门增加供给的作用。相反,垄断企业倒可能有意控制供给,以长期享受那种万人求自己的优越感及其中的租金。要让价格信号真正发挥作用,必须推进铁路行业的市场化,也即取消市场进入壁垒,让那些有兴致的企业自由进入。在此之后,价格自由浮动才是有意义的。

    来源:

南方都市报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