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大焕:户改和土改宜同步进行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12日15:05 光明网

    作者:童大焕

  我给大家出道题:当今国内最彻底的无产者是谁?可能没有多少人能够回答上来。他们是一个群体,名字叫做“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此话怎讲?且听我慢慢道来:

  2007年1月14日《扬子晚报》报道,因考上大学后户口从村里迁到学校所在地,村民小组在分配征地补偿款时拒绝他参与,一江西籍大学生将家乡村民小组告上法庭,要求承认其村民资格,并取得与其他村民同等标准的征地补偿款。

  此前,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七贤庄村和后龙村的6名返乡大学生,先后分别向法院提起诉讼状告村委会,追讨“村民资格”。因为户口转入城市,农村“开除”了他们,城市却并未“接纳”,户口关系在高校和当地的人才交流中心“空转”,应享有福利政策和权利两头都落空。

  更引人注目的是,浙江台州数千来自农村的大学毕业生成功办成“非转农”。但办成之后照样是人户分离,人在城市就业,户口放在农村。“非转农”的目的只有一个,参与农村的宅基地分配和征地补偿款分配,因为当地城市化进展迅速,这两项合计可以分得一二十万元款项。

  可以预料,今后类似的“身份纠纷”会越来越多。上大学转户口,是几十年的惯例,以前大学毕业生国家包分配,土地没有了,还有工作,单位还分房。如今就业难,农村出来的大学毕业生土地和工作两头落空,农村老家属于他们的一间半间房也不能分割和交易,交易也不值钱。因此,他们一下子成了彻头彻尾的无产者。

  有人建议高校要求入学转户口的规矩该废除,以确保农村籍大学生的土地和宅基地分配权。这个建议有一定道理,因为土地和宅基地原本就应该是其固有权利。但随之而来的问题可能更多,能够从土地和宅基地中获益的毕竟只是少数,城市化进展迅速的城郊地区才能从征地中受益,绝大部分农村籍大学生不能同等受益。而在目前的户籍管制环境下,把农村籍大学生户口留在农村,带给当事人在就业、落户等方面的权利损害,可能远甚于其土地和宅基地分配权的被剥夺。

  可能面临类似遭遇的,还有人数更庞大的进城农民群体。国家有关部门多年来一直在酝酿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逐步放宽户口迁移政策,积极稳妥地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但以研究农民群体性抗争

维权事件闻名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于建嵘教授就明确提出:在某种程度上,改革户籍制度恰恰是对农民利益的剥夺——现在有些地方把农民变成城里人,但是同时把农民的土地给拿走了。表面上把他变成城里人,实际上农民什么也没有得到,他无法享受城里人已经享受的养老、医疗等保险。所以,在目前的这种情况下,简单废除户籍制度是错误的。

  这是一个巨大的时代悖论: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和农民必须从农村、农民身份中“出走”,中国的“三农”问题乃至中国的现代化问题才能迎刃而解,但它前有户籍管制制度的拦路虎,后有土地和农村房屋制度拖后腿,而户籍制度和农村土地与房屋制度又互相深刻影响甚至互为表里。因此,户籍制度和农村土地与房屋制度的改革必须一同提上议事日程。土地和农村

房屋产权问题解决了,因户籍改革导致的农民和农村大学生不公平的失地问题也将不解而解。

  中国的农业文明之所以半个多世纪原地踏步,根本原因就在于土地和房屋、劳动力、农村金融三要素全部都没有市场化,依户籍身份而分配土地和宅基地,依户籍身份而劳动力受阻于城市大门之外。前者是对农民财产权的漠视;后者是对农民人身自由权的践踏(自由就业和自由迁徙的权利是否应被视为人身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哈耶克说:哪里没有财产,哪里就没有公正。依身份来分配财产,无疑是对公民财产权利和市场经济最大的嘲讽。

  或有人说,土地是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岂能私有?这个陈词滥调事实上根本经不起推敲:土地越来越少,人口越来越多;土地被征用;农民生病、老而失去劳动能力;天灾;农产品价格变动,等等,均使“保障”沦为空谈!像吴敬琏等经济学家近年来都在呼吁实现全民低保等问题,这实际上是一个有关农民的“国民待遇”问题;这不是一个可不可为的问题,而是一个现代公平公正社会必须有作为的问题。

  或有人说,万一户籍放开,如果任何一个人到大城市随便找个地方住下来,然后就提出

廉租房的要求,提出其他各项城市社会保障待遇,城市政府能满足么?自然是不能的。但这种情形微乎其微。一方面,人首先是文化的动物,其次才是经济动物。就像只有文化能够解释中国的春运一样。特别是对于“向后看”的农村老年人来说,除非实在迫不得已,他们并不向往城市生活。随着农村基本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健全,愿意去大城市生活的老年人还会更少。其次,进入城市的,绝大多数是“向前看”的中青年和少年儿童,他们不可能一到城市就享受城市的各种保障,相反是首先为城市缴纳各种保障和保险费用。第三,城市在开放户籍过程中可以设置一定“门槛”,规定必须在该城市生活工作若干年后(但这个年限不能太长,必须公开讨论),才能拥有本市户籍并申请廉租房等福利。这样的渐进改革,政府的财政能够承受,“新市民”也能理解和支持。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