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湘:何不就着吴英事件开放民间小银行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15日10:18 南方新闻网(来源:南方都市报)

  贵报前日社论说到,在江浙等沿海地区,地下的民间融资方式要好于国有金融机构,充当了当地市场经济的引擎。在笔者的老家安徽芜湖,情况的确是这样的,这种“民间小银行”,有效地解决了个体农民和私人企业的贷款难问题。

  我伯母就有这样一家“民间小银行”。大伯在村子里做了几十年的村长、支书,在村里很有信誉,伯母一直在开小卖铺,颇有一点积蓄。芜湖濒临长江,航运非常发达,但造船需要大量的资金,动辄上百万,银行哪会贷这么多款给农民呢!于是,村里造船者就向伯母借款,并支付比银行贷款利率更高的利息。慢慢地,周边家里有些闲钱(几千、上万)的村民都纷纷把钱送到伯母家,伯母再集中起来借给要造船者。这样,有闲钱的村民可以获得高于银行的利息,无法从银行获得贷款的造船者可以借到钱,而伯母这个“民间小银行”则可以获得一定的借贷差价,真可谓一举三得。几年下来,伯母的“小银行”运作的资金达到几十万。而且,由于贷款者都是周边村里的,伯母对他们知根知底,哪些人可以借钱,哪些人可以借多少,风险与收益是多少,伯母心中的那本账绝对比那些银行行长算得清楚。看看国有银行动辄上万亿的坏账,不是国家财政三番五次地注资,再大的家底也破产了。像伯母这样的“民间小银行”,赚了亏了可都是自己的钱,根本不可能出现领导批条子、行贿贷款等国有银行常见病。

  不过,这种“民间银行”也有风险,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地下运作,游离在法律之外,完全依靠民间信用和传统习俗来运作。一旦这种约束失效、发生纠纷,当事人很难通过司法途径来保护自己的权益。而且,正是由于国家对民间金融的压制,个体农民和私人企业很难在国有银行得到贷款,民间借贷始终求大于供,由此导致一种对短期利益的追求,高利贷横行,比如贵报刊出的对吴英的调查,其借贷利息高达一毛三(我伯母的借贷利息在1分到1.5分之间),不出事才怪呢。

  吴英事件之后,我深怕政府采取的还是以往的加强管制、严厉打击民间金融的做法。如果这样,民间金融将会更地下、更稀缺、更高利贷,从而陷入恶性循环。现在,一方面是国内居民储蓄高达16万亿,另一方面是大量的个体农民、私人企业贷款难,为什么不就此开放民间小银行,让民间金融浮出水面,走向法治、走向规则、走向长远。还是贵报社论的那句话,货币如水,堵不如疏。

  北湘(

南方都市报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405,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