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金溪:从伦敦新春游行看开放的文化心态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21日11:20 新华网

    作者:杨金溪

  在英国首都伦敦,特拉法加广场就相当于北京的天安门广场。中国农历新年的大年初一,约30万人在特拉法加广场齐声高呼“恭喜发财”。这一天,伦敦市中心俨然成了一个热闹的“中国城” 。

  大年初一,伦敦特拉法加广场沉浸在中国春节的欢乐里,乐滋滋的孩子们手里拿着拨浪鼓和气球猪;喜欢中国美食的男男女女挤在唐人街的中国美食摊前争相购买中国小吃;在市中心的唐人街,年轻人纷纷用相机、手机、摄像机拍摄游行队伍里的舞龙舞狮表演;有些英国人干脆买件唐装穿上。伦敦市中心成了一个热闹的“中国城”。

  中国人在为此而感到骄傲自豪的同时,是否应该学习一下外国人开放的文化心态呢?

  曾几何时,当外国的圣诞节、

情人节引起国人的兴趣时,一些同志为此忧心忡忡,如临大敌,甚至给对洋节感兴趣的人扣上崇洋媚外的帽子。更有杞人忧天者,发出了保卫春节的呼吁。春节是什么?正像有人所说,春节就是团圆。团圆是中国和谐文化、
传统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中国人生生不息的基因,谁也改变不了国人的这一美好习惯,就像全世界没有“春运”一样,但中国必须有“春运”,“春运”意味着回家团圆。

  外国人青睐中国春节,是中国和谐文化对建设和谐世界的一个贡献。同样,外国的圣诞节、情人节等洋节,受到中国一些人的欢迎,也是世界文化融入中国的一种自然现象,是开放的中国在文化上的一种表现。外国文化中的积极内容,也会为中国文化注入新的生机。对此,我们应积极看待,没有必要大惊小怪。各国文化都是世界文化的组成部分,各国文化也必然会在交流中相互融合,这是世界文化的进步,也是人类的进步。

  人为地阻止外国文化与中国文化交融,往往是徒劳的。前一时期,当中国一些人对外国的情人节发生兴趣时,有人提出要把“七巧”节定为中国的情人节,结果并没有得到国人的多少响应。传统文化往往都是经过几百年甚至是上千年的积淀而形成的,并不是哪一位专家学者心血来潮就可以改变的。当然外国文化在向中国文化融入的过程中,的确也存在着一个引导问题,但这种引导绝不是一味的“堵”,更不是粗暴的干涉,这其中有一个如何引导的问题,即引导艺术和引导水平问题。外国文化有很多积极和健康的成分,只要是对中国有利的,都可为我所用。

  我们应该为中国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而感到庆幸,为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融而感到高兴,一句话,我们应该用开放的文化心态对待外国文化,就像英国伦敦对待中国的春节那样。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