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张敬伟:林妹妹看破红尘返还本真的思考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26日11:41 四川新闻网
作者:张敬伟 丁亥春节甫过,娱乐圈即传出电视剧《红楼梦》中的扮演着陈晓旭出家的消息。在公众将信将疑的当口,昨天晚上,陈晓旭的爱人郝彤向本报记者证实:陈晓旭已于日前在长春百国兴隆寺剃度出家。目前,她本人还在长春的百国兴隆寺。而郝彤本人也将于近日剃度。此外,昨天下午,陈晓旭公司的一负责人表示,剃度后的陈晓旭已不再接手公司管理工作,她接下来将“云游四海,潜心修佛。”(见2月26日《现代金报》)公众不得不相信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 陈晓旭饰演的林黛玉,是几代“林粉”嵌入心灵的终生偶像。她的文弱气质,她的一颦一笑,是最契合原著特点的。而今林妹妹挣脱红尘羁绊,皈依佛门,返璞归于本真,恰似应了黛玉葬花词中“质本洁来还洁去”的譖语。对于其粉丝和公众而言,或许难逃尘心的不解:晓旭作为明星是星光灿烂;晓旭作为商人是身价过亿;晓旭作为社会名人,是美誉盈身......红尘繁华,荣华富贵集于一身,又何以遁入空门,青灯古佛相伴?更会有舆论不解之音袅袅----是否有何烦心事而不得不看破红尘? 窃以为,沧海一声笑,笑尽尘世愚顽心。宗教作为一种信仰,一种理性的价值观,绝非功利场中的凡人所能感悟。在红尘的此岸与彼岸间,人人都有心灵的自由选择,又何必以自我的预设思维去衡量别人的选择。由是而言,人们应当尊重晓旭的选择,应当以平和之心善待晓旭的信仰。即便用俗世的人生规则来看,人都有生而平等和自由选择之权,人固然有职业的贵贱,却绝对享有信仰的自由。必须厘清,红尘是看不破的,佛门也并非躲避尘世喧嚣和庇护心灵创伤的港湾。因而,红尘中人更莫以率性的猜想踹度晓旭的选择。 事实上,明星们凭籍执着的信仰出家并非个例。1981版《霍元甲》中的霍元甲的扮演着黄元申在脱下戏装后继而披上僧袍皈依佛门,著名歌手李娜则是在红遍天的时候而悄然在五台山出家,只留下荡气回肠的《青藏高原》在红尘回响。真要探寻这些明星皈依佛门的机缘,李娜的话或许真的让人醍醐灌顶,她说,不是出家而是回家。这句充满佛家玄奥的谒语或许也契合陈晓旭的心境。尘世间,她是名利双收,但是在蓦然回首的时候,却发现功利场中的一切皆是累赘和压迫人心前行的惯性欲望之力,这种身外的幸福同心灵的栖息渴望是不合辙的。偶然的佛经教化感悟,就成为其心灵逆转的点化。因而,笔者相信陈晓旭和李娜们的“出家即回家”的命题充满了哲学意义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终极抉择----是肉体出家而心灵回家。在佛家的教义中,现实中的臭皮囊远远不若精神的升华来得重要。 让笔者深有感触的是,陈晓旭的出家让人充满了一种文化的宿命感。窃以为,她的生命始终未能脱离“红楼一梦”的幻境。这并非是她情牵意惹于“林妹妹”的个人命运而不可自拔,而是验证了《红楼梦》这部名著跨越时空的深切现实主义。众所周知,《红楼梦》言述的“石头记”就是一部人生由繁华到幻灭的宿命必然。尤其林妹妹是以现世的人性爱情作为终极的人生理性,然而宝哥哥虽然“数去更无君傲世,看来唯有我知音”,但终究是理想破灭,宝玉出家。笔者并非是唯心主义的言说,而是在说明陈晓旭生而具有的理性主义禀赋,而这种理性主义在现世虽可取得功利主义的成功,却无法实现她心灵意义上的理想。名著《红楼梦》对于理想的寄托是玉碎式的颠覆,而陈晓旭则以宁静平和的心态通过佛经去触摸她心灵理想的颤动。因而,名著的悲剧曾是晓旭演绎的幻梦,在现实中则以心灵的喜剧实现了超越。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正是由于思想和信仰的不同乃至对于个人选择和权利的尊重,人类文明才在稳然的秩序中而丰富多彩。因而,对于依然打拼于尘世的公众而言,应该虔诚地为晓旭的皈依佛门而道声:阿弥陀佛。对于现世的舆论界而言,固然可以以俗世的视野作为新闻周知公众,但也不必以偏见和好奇之心去炒作。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生活的世界毕竟是物质的,人的社会性也决定了彼此之间的联系是多维度的。因而,红尘滚滚是大多人无法逃离的现世无奈。因而,我们在理解和尊重陈晓旭们出家遁世的同时,也不能疏离了打拼现实的决心和勇气。更重要的是,在遭遇挫折的时候,更不要将出家视作逃避的乐土。否则,那既是对佛门的不敬,也是对陈晓旭们信仰的错解。 作者声明: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