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敬伟:老汉被小偷殴打致死的道德诘问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28日10:13 大河网-大河报

  张敬伟

  26日下午1时许,成都青龙场综合农贸市场发生一出悲剧:一位50多岁的老汉在买菜时被小偷偷走了钱包。他发现后勒令小偷归还,小偷竟恶言相向,两人随后发生打斗,老汉竟被小偷活活打死。记者了解到,这位老汉在与小偷搏斗的几分钟时间里没有人上前帮助他。(2月27日《华西都市报》)

  类似的事件经常发生,每次都会引发公众的愤懑质问:“围观者为什么这样麻木?”而究之这一事件,又有了新的质问,即除了围观看客的道德缺失和麻木不仁外,又增加了小偷施暴被盗者的有恃无恐。如果说前者的麻木已经成为我们社会的痼疾,那小偷大庭广众之下的有恃无恐则是对正常社会情态的示威,也是对社会的莫大讽刺。

  在当前的社会情境下,社会各界都将法治正义视作了时髦词汇。笔者不想纠缠于类似的言说,因为中国正在走向法治社会。在此前提下,笔者只想发出最深沉的道德诘问。

  首问看客。你们是否沉醉于人性中观望同类相残的好奇之中?其实,对于围观的看客,社会并无过高的道德要求,如果你不能挺身而出制止恶性的施暴或者阻止悲剧的发生,请你悄悄地打一个报警电话就可以了。如果这种举手之劳都做不到,下一个被围观的或许就是你!

  二问小偷。你贼胆包天何以不仅违逆人道甚至也违反“贼道”?所谓“贼道”就是贼不敢直面被盗者甚至是旁观者。而你大发淫威显然是看到了被盗者的羸弱和旁观者的麻木。你的哪怕残存的最后一丝人性也被看客们的热切鼓励所摒弃,从而走上错上加错的万劫不复之路。

  再问社会机制。社会道德的风尚如何固然是所有个体的道德情怀的集合,但也绝非简单意义上的相加。衡量社会机制是否良好的检验标准应是这样:即可宽容和允许不良现象的偶然发生,却不能让类似的错误一再重复出现。否则,全社会都该好好反思。

  最后不得不问的是“我”。“我”即社会中的每一个独立的个体,扪心自问,“我”或会为他处的类似现象而愤慨,但如果“我”正好遭遇类似的恶行时,是否也会成为那麻木看客中的一员?这才是道德本源的最深刻诘问。若是“我”有深邃的道德定性,此类病态的社会现象可以痊愈也!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