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钧:以市场机制配置劳动力才有出路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3日15:09 金羊网-羊城晚报

  唐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资源是跟着资本跑的,哪里有活儿干,有钱挣,劳动力就会向哪里跑。实际上,这是将过于集中的流动人口疏散出去的惟一办法

  春节后,以“提高城市门槛”和“人口准入制度”为新闻由头,广州市的媒体忙得不亦乐乎。结合以前的相关讨论,可以发现,对此问题以广州、深圳和北京最为敏感。为什么?琢磨一下这个问题也许还很有趣。最近看到一篇转载自韩国《朝鲜日报》的文章,大有启发,在此摘其要点与大家分享:

  文章中说:长江三角洲内的上海等16个主要城市去年GDP达到3.9526万亿人民币(约5100亿美元),这接近香港GDP(约1783亿美元)和台湾GDP(约3600亿美元)的总和。

  从网上查询,得知平素所谓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圈是以上海为中心,包括江苏的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通、

扬州、泰州以及浙江的杭州、宁波、湖州、嘉兴、绍兴、台州、舟山,共计16个城市,土地面积10万平方公里。

  再看一看珠江三角洲经济圈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珠江三角洲地区是由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肇庆、

东莞、中山、江门、顺德、南海和番禺等12个城市组成的城市带,面积为1.1万平方公里。2005年GDP为1.8059万亿元。

  分析以上数字,包括广州、深圳在内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曾是全国改革开放最前卫的“偶像”,但20多年来,其经济辐射面却仍然局限于广东省的一隅;而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虽然起步较晚,可现在已在两省一市间实现了经济上的大联合。珠三角与

长三角的面积之比为1∶10,而经济总量之比则为1∶2。因此,几乎在所有比较珠三角和长三角的文章中,总有一句“套话”:珠江三角洲是全国经济发展最迅速的地区之一,……但面积不大,故发展潜力不如长江三角洲。

  再来看看两个三角洲的人口和流动人口情况:有研究表明:2005年广东省常住总人口约为9200万人,其中约50%,4600万人在珠三角,流动人口2600万人,其中约80%,2100万人在珠三角。另据媒体报道,长三角的常住人口为8700万,流动人口为2500万人。因此,从人口密度和“流动人口密度”看,珠三角远远高于长三角。

  讲了一大堆数字,可以得出一些什么样的与本文的题目相关的结论来呢?与长三角相比,包括广州、深圳在内的珠三角,面积只有长三角的1/10,GDP总量只有1/2,但人口和流动人口却不少,尤其是流动人口,只比长三角少400万,而且集中在广州和深圳。这样一比较,珠三角乃至广州、深圳的人口压力自然就大了。

  是改革开放和经济增长把流动人口吸引到珠三角,吸引到广州和深圳来的。所以,要将过于集中的流动人口疏散开去,惟一的办法是使经济辐射面扩张出去,投资不要过于集中于一隅,不要过于集中在只有1.1万平方公里的珠三角。要向广东全省投资,向邻省(湖南、江西、广西、海南等)投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资源是跟着资本跑的,哪里有活儿干,有钱挣,劳动力就会向哪里跑。实际上,这是将过于集中的流动人口疏散出去的惟一办法。

  北京也是一样,如果京津冀或环渤海经济圈不能发展起来,环绕京津又有一个380万人的贫困带,劳动力不往北京跑往哪里跑?

  综上所述,现在媒体上的讨论其实都没有抓住问题的要害。虽然“提高城市门槛”、“人口准入制度”看来很“科学”、很“学术”,但其实质却是“社会排斥”。只有用市场机制来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才是解决问题的惟一的正道。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