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洪洋:中国式奢侈与面子经济学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5日00:36 红网

  近年来,类似“官衙”四面开花,奢侈程度一山更比一山高。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纷纷声讨这种不良倾向,认为这种奢侈不仅挥霍大量社会财富,而且带坏了社会风气,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见3月4日《楚天都市报》)

  对于国内“官衙”劲刮豪华风,有网友搜罗了美国的各州政府大楼与之相比较,相形于异国他邦的民富官穷,“中国式奢侈”内涵也就不言而喻。而且从报道来看,“中国式奢侈”还常常出现“马太效应”——越穷的地方,越喜欢搞豪华工程,不惜贷款、举债,甚至挪用扶贫款、救灾款,结果越弄越穷,民怨沸腾。

  有人说过,不了解“面子”,就不能了解中国人,同理,如果不了解“面子经济学”,就不能理解“中国式奢侈”。

  人们为什么喜欢“面子”?因为人是效用最大化的追求者,而一个人的总效用水平来自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两个方面,“面子”便是精神产品。有“面子”,等于增加了精神收益,从而增加总效用。经济落后地区在难以通过物品产品提高总效用的情况下,只有借助增加精神产品——“面子工程”去实现,因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穷地方为什么比富地方更喜欢豪华工程了。

  其实,“面子”利用得好,也会产生间接经济价值。“面子”是一个人的“品牌”和形象。和一般人相比,人们更乐于和有“面子”的人打交道和进行各种交易。因此“面子”本身也具有潜在的经济价值。许多地方也正是挂着“提升形象,以利招商”招牌堂而皇之大搞“面子工程”的。

  应该说,“面子经济学”并非坏事,利用得好同样可以促进地区的发展。只是在许多地方,好经被歪了,于是“面子经济学”走了样。一是官员们眼中的“面子”与群众的理解有落差。在官员眼中,豪华的办公大楼、超大规模的广场、笔直的马路、漂亮的公车……才是“面子”,因此极力为之,而在群众眼中恰恰相反,那些都是败家子的“面子”,真正的“面子”是清廉的官员、勤勉的政风、宜居的环境、和谐的社会、群众的富裕……;二是在“面子经济学”中夹杂了许多“个人经济学”,几乎无一例外的大工程背后面藏着大腐败,大概是官员们热衷“中国式奢侈”的最“不足为外人道”的原因。

  说千道万,“中国式奢侈”在官场风行,根子在于体制中民意的不足。从决策、实施、监督到问责,都在“体内循环”,因此也就难以从根本上杜绝官员作为不切合实际,不符合民意的决策。这才是问题的关键的所在,任何的小修小补都将是换汤不换药,无济于事。

稿源:红网 作者:练洪洋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