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大焕:用公开表达提高参政有效性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6日04:15 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

  一年一度的两会,时间见证着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民主意识和参政议政能力的逐年提高,人们见证着他们在推动民主、关注民权与民生等问题上的努力与收获。随着代表和委员能力的提高,如何提高参政议政“有效性”的问题客观地摆在了他们面前,也摆在了全国人民面前。短短半个月内,人大会议几千人,政协会议几千人,紧密的议程安排不算,光是每次会议代表和委员带来的议案、提案就成千上万。哪些议案、提案能够最终摆上有关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的议事日程,哪些议案、提案最终会悄无声息泥牛入海?这一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些议案、提案的有效性。

  有效性问题一方面取决于议案、提案的质量。哪些是真问题,尤其是事关重大的真问题,这首先取决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是否深刻地了解现实,是否真正洞察时事、关心民间疾苦。然而,仅此还不够。在此基础上,还必须找到更为有效的表达途径。

  今年,我看到了两个新的表达途径正在被广泛应用。其一是北京某报3月3日报道的《今年两会政协力推“协商民主”》,所谓“协商民主”,是把个别分散的意见、愿望集中起来,使之得到系统、综合地反映,蕴含着合作、参与、协商、包容的精神。这种“协商民主”,体现的是政治人在会议内部的沟通协作能力,被一些人士称为和选举民主并驾齐驱的“社会主义民主重要形式”。效果如何,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我更看重的是另一种表达形式,就是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通过媒体将自己的议案、提案用更为通俗易懂的文章形式公开表达出来,既通过大众传媒“放大”自己的声音,也通过这种形式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和检阅,一箭双雕。比如某报评论版今年就专门开设了“代表委员建言录”专栏,供代表、委员们畅所欲言。3月2日该版就刊登了全国政协委员韩方明先生呼吁人民大会堂根据国际惯例实行免费开放的文章,理由是免费开放立法机构场所是一个国家民主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许多国家普遍的做法,公共资源全民共享也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3月3日该版又刊登了全国人大代表周洪宇教授切中时弊的呼吁——《极有必要建立“教育公平委员会”》,从专家角度,对当今国内教育的极度不公平现象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且提出了在全国人大建立直属的教育公平委员会、专门负责促进和保障教育公平的现实解决方案。

  我相信,通过媒体的公开表达这一和公众广泛沟通的形式,加上人大、政协会议上通过法定政治议程“提起议程”的结合,会有越来越多高质量的议案、提案放在人民群众的心坎上,摆在国家的议事日程上。人民群众心明眼亮的监督,将会使这些议案、提案的有效性大大提高,使我们的社会进步得更快、更好一些。

  童大焕,中国保险报评论主笔,现居北京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